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03章 楚王来到乾溪  (第2/2页)
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便做到了之前数十年间都未曾做到的事!    这难道不是他楚王熊围的天命加持使然?    痛饮,的确该痛饮!    而随楚王一道前来的卿大夫们此时也都极为兴奋,纷纷举起手中的杯盏,朝着他们的大王是一顿恭贺。    “大王神威!”    接着,一饮而尽。    楚王见得此景,一时间更是豪气干云。    “传寡人令,犒赏前线三军与诸位将军!”    “此次随寡人一道出征者,亦做犒赏,不得迁延!”    一次性犒赏十万大军,理是这么個理,事实上也的确应该这么办。    可楚王似乎并未考虑以如今楚国的国力,一下子犒赏如此之多,往后又该如何是好?    如此的穷兵黩武,仅凭着楚国的那一点积蓄,又如何能够持续下去呢?    只不过,此时的楚王正值兴头上,而且犒赏三军本又是军制。更何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楚王要如何犒赏自己的将士,在场的卿大夫们又如何敢多言呢?    再者,这些犒赏将士所用的财帛说到底又不用他们卿大夫们出,所以,他们也自是不会感到心疼。    “大王功载千秋!”    “大王英明,我楚复兴在望!”    李然看着眼前这一幕,额头间隐隐呈现出一缕忧色。    朱方城既破,那他李然的任务按道理已然完成,至于大手笔犒赏三军之事,他作为一名客卿,本就什么必要去指手画脚。    可楚王如此大手大脚的消耗楚国积蓄,对于楚国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而言,那可绝对算不得什么好事。    李然十分清楚,这些个犒赏的财帛,非从天降,非由地出,而是会实实在在的强加在楚国每一个百姓身上。    届时,楚国变得日益疲弱,虽然这对于中原诸国而言,倒是一件好事。    可要是站在李然的上帝视角来看,以楚国百姓的罹难来换取中原安定,这种做法能算得上是正义的吗?    中原百姓是人,楚国百姓难道就不是人吗?    这就好比那个著名的“火车压人”的道德选择困境一样,李然今日也同样面临相同的抉择:    他的劝谏,可能可以使楚王回心转意,楚国百姓得以免受罹难。但楚国的幸运,有可能就是未来中原的不幸。    但如果他不劝谏,那么楚王就不会有所改变,楚国就一定会在穷兵黩武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楚国百姓的不幸,或许可以换来中原的安宁。    该怎么选?    李然一时也没了主意。    思来想去,李然最终还是没有出言提醒。    一来,这毕竟不是他的责任。    二来,他也知道此时的楚王也绝对不会听进的劝。    于是,宴席散后,李然回到了自己的营帐,脸上沉郁之色渐深。    他不知道自己今日所做的抉择,究竟会不会传至后世?也不知道后世之人会对他的这一番不作为会作何评论。    可是有一点他清楚,无论他如何的绞尽脑汁,运筹帷幄。而他所做的这一切,似乎都并不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改变。    更多的时候,他就更像只是一个旁观者。    就好比一颗石子扔进了江海,却并未掀起波涛,仅有数圈涟漪缓缓扩散,最终被水平面抹平。    但这是他想达到的目的么?    显然不是。    李然十分明白,当他拨动了历史的琴弦,从那一刻起,他便要为这一段历史的乐章负责。    即便他所弹奏的,可能只是一个和弦,但即便如此,也应该尽力而为,直至其终章的来临。    而这才是他身为后来者应当秉持的信念。羲和晨昊的我在春秋不当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