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0章 浪费感情  (第1/2页)
    卫刚还没有到达帝都,杨啸的信使就把消息传到了朝廷。    他没有护送卫刚回京,是因为卫刚要他盯紧招州杨府和聚缘寺。    数日来,户部尚书年丰,都在政事堂,与丞相韩胄商议丈量田亩事宜。    养心殿,异常热闹。    韩怡、祁润听说卫刚晚上会去找她们,才不情不愿地离开。    “皇上,丈量田亩已经结束,各州统计上报田亩三百顷万顷,比户部之前掌握的田亩多出三成。”    年丰奏道。    “统计的数目是全部田亩吗?”    “这个……”    户部尚书年丰迟疑道。    “朕知道有些人不愿意如实上报,没关系,卿辛苦啦!”    “韩丞相,三日之内,政事堂拟定一份赋税改革方案,改之前的按人口纳税为按田亩纳税,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    “至于一亩田纳多少税,韩丞相要仔细揣摩,据实而定。”    “皇上,老臣以为按田亩缴纳赋税公平公正,然,没有田亩的百姓岂不是依然要饿肚子。”    “那依丞相之言呢?”    卫刚是依照摊丁入亩的做法推行赋税改革,没有想到老丞相韩胄竟能如此快的提出自己的看法。    足以证明,老丞相在治国理政方面的卓绝才能。    “皇上,老臣以为,应当将田亩分给没有田亩的百姓,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    韩胄奏道。    这是均田的做法。    历史上,均田分为两种,一种是开垦荒地分给没有田亩的百姓。    一种是打土豪分田地,实现耕地有其田。    自古以来,土地是百姓的命根子,也是达官贵人掠夺财富的重要工具。    所以,圈地运动是封建社会的显著特征,土地会逐渐集中到少数当权者手里。    于是,老百姓开始食不果腹,饿尸遍野。    直到农民为了五斗米揭竿而起,从而实现历史朝代的更替。    打江山的皇帝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休养生息者有之,还利于民者有之。    然而继任者会逐渐忽略这个问题,于是周而复始。    “丞相所言在理,耕者本该有其田,可如此一来,岂不是于地主富绅口中夺食?要徐徐图之。”    从卫刚的眼神中,韩胄看到了胸有成竹。    “没有田亩的百姓可以从事其他生产,不用再缴田赋,有了银子,自然可以置办几亩薄田。”    卫刚继续说道。    “再说,按田亩收税,换作丞相,还愿意占有那么多田亩吗?”    “可是,皇上,如果大量占有田亩的人不如实上报,岂不是可以逃过赋税?”    韩胄仍是不解。    “丞相,朕相信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丞相听闻,心里不禁一震。    皇上说是让自己想办法,其实,他心中怕是早有韬略了。    “臣这就去办。”    韩胄领命退下。    “皇上,并州刺史徐图上奏,镇国公许琪并未如实上报所有田亩。”    吏部尚书郜伟业奏道。    “郜卿,你来得正好,这个徐图,朕信不过,恐误了大事。卿即日起程,前往并州,任刺史一职。”    卫刚说道。    郜伟业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可是堂堂吏部尚书,去并州任刺史,就相当于贬官。    这还是次要的,关键并州乃虎狼之地,徐图已经多次请求自己早日将他调回京城。    现在,皇上要自己到并州,他实在想不明白。    “皇上,不知臣犯了什么错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