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二章 彻底撕破脸  (第2/3页)
,今我大乾才只打下燕地这一地,根本不足交割条件,如何能交割?”    换而言之,那时韩昉用了一个拖字诀。    结果,拖着拖着,赵宋王朝就犯错了。    当然,你也可以认为,赵宋王朝看出来了大乾王朝压根儿就不想将燕云十六州和平滦营三州交给赵宋王朝的本质。    总之,见大乾王朝根本就没有交割燕云十六州和平滦营三州的诚意,赵宋王朝开始跟金国联系,商量两家联合攻打大乾王朝一事。    事情发展到那时,大乾王朝其实就已经有了不履约的借口了。    ——总不能,你都要和别人联合打我了,我还遵守跟你的约定吧?既然你要开战,那咱们就通过战争来解决咱们之间的矛盾好了。    不过,即使是那样,大乾王朝也没有声张,就是一边继续搜集赵宋王朝作死的证据,一边继续跟赵宋王朝虚与委蛇。    赵宋王朝还以为他们的谋划大乾王朝一无所知。    殊不知,自从吴敏向赵佶献驱狼逐虎之计开始,赵宋王朝的一举一动,大乾王朝就已经完全掌握了。    后来,吴玠打下了平州,张钧将赵佶赐给张觉的御笔金花笺手诏以及敕书诏命等文件全部献给吴玠换取他母亲的性命。    在赵佶的那份御笔上就有,宋金将要联合攻打大乾王朝,让张觉将来借道给大金国的段落。    这就是铁证。    有了这样的证据,大乾王朝和赵宋王朝就是不死不休的死敌,还用履行什么约定?    如果你觉得这样还不够?    那也没有关系。    张宪和杨再兴捉到耶律延禧时,还得到了赵佶写给耶律延禧的御笔。    在赵佶的那份御笔上,更是有大宋、大金、大辽、西夏四家联合攻打大乾的段落,而且还有耶律延禧这个证人在。    其实——    这些全都不重要。    重要的还是李存的态度。    李存要是打定了主意干宋,就是一点借口都没有,大乾王朝的文武百官,也肯定能给李存找到合适的借口。    而且,李存都不用大乾王朝的文武百官找借口,他自己就有两个谁都挑不出毛病的借口。    第一个就是赵匡胤当初攻打南唐的借口,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可以说,李存只要拿出这个借口,攻打赵宋王朝,谁都说不出李存半个不是。    毕竟,总不能只许你赵宋王朝用这样的借口攻打南唐,就不许我大乾王朝用这样的借口攻打你赵宋王朝吧,那不成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哪有这样的道理?    再者,中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各王朝都执着地追求大一统。    秦始皇自不必说,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华文明圈内无论是中原王朝,还是草原王朝,其最高梦想都是实现中国大一统。    秦之后是两汉,东汉之后魏蜀吴相争,三国都想统一天下,但最后归于西晋。东晋南渡了之后并不是安于现状,而是多次北伐,力图恢复中原。就连北方的草原英雄也以统一中国为己任。前秦的苻坚大帝,在统一北方之后就筹划要消灭东晋,一统华夏,但苻坚失败了。甚至就连后来的草原政权辽国都在努力完成大一统。    从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王朝,是很有意义的。    首先就是,只有大一统了,才能真正消除战争。    治理黄河水患,也超越了单个地方政权的能力,需要一个大一统政权居中协调。    对抗局地大范围的旱灾,也必须依靠灾区之外的力量才能解决。    自从董仲舒把法家阴阳家的观念杂糅进儒家思想,使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士人一跃而成为国家的主要官僚集团成员。    儒家阶层的利益从此与帝王直接连在一起。    而儒家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饭桶”,一旦遇到多个政权并立争雄的时候,政治上就没有儒家什么事了。    因此,儒家积极鼓吹大一统的观念。    因为只有大一统了,统治阶级才会重视儒家,才会兴起文化事业等,儒家才能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    【推荐下,换源app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还有,中国是群山和大海环抱的一个整体,必须大一统才能获得安定。    这么说吧,中国的历代王朝,都执着于大一统,这不仅是受文化的影响,还受很多客观条件制约。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割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