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八章 令人意外的庾信 (第2/2页)
动摇。 有些答案仅仅只是因为自己想听,与自己想法一致自然更好,若是不一致可以不听。 萧衍目视极远处,金陵的繁庶是大梁任何地方都无法比拟的,这般良辰美景也是南梁得以为继的根本。 作为君主,萧衍看到的是那更高更远处,要想看的远,就得站得更高。 从昔年登基继位之时萧衍就想为后世打下万世太平基业,可两度北伐无果,加之国朝凋敝阻绝了他得野心,而如今时局正好他真的不忍舍弃。 良久之后,萧衍又开口道:“楼外楼姜氏的人几时赶到金陵?” “回陛下,五日后便可抵达,一切也早都安排妥当。” 总管太监回答完,萧衍有过短暂得沉默,但时间彷佛走了很久。 见萧衍沉默,一旁的袁真焕淡淡提醒道:“陛下,该礼佛了。”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金陵城外栖霞山上,栖霞寺响起一阵悠扬的晨钟。 ———— 酒楼里,沈况结完账刚打算扭头离去,三两步已经走上前来的庾信拦住了他的去路。 不多时谢思、颜青山和萧成业三人也跟着走了过来。 走到沈况面前后,庾信先对沈况上下打量了一眼。 片刻后,大概是觉得自己这般作为不太礼貌所以庾信抱了抱拳,先一步自我介绍道:“在下庾信,陡然拦住阁下去路,多有唐突。” 沈况闻言也在面前这四名模样俊秀的公子哥身上一一扫过,没从对方身上感受到恶意。 庾信一句说完,沈况抱拳回礼而后淡淡道:“无妨。但不知庾公子此来所为何事?” 庾信拦住沈况去路这件事很快也便引起了酒楼中其他客人的注意,方才与沈况闲话两句的黄九郎见状思绪飞速运转,似在考量着某件事。 另一边,趴在柜台上的老掌柜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一幕,莫不是自己一语成谶了。 沈况说完,庾信笑道:“说来也是一时兴起,方才我见阁下气度不凡便有了想结交的心思,不知兄台可有时间,闪光与我们携手同游一程。今日城中诗会灯会皆热闹,在下一定让阁下不虚此行。” 沈况闻言本想婉言相拒,可谁曾想一直坐在后方的黄九郎忽而快步上前走到沈况身边,黄九郎搂着沈况肩膀与庾信几人笑言道:“既是庾公子的邀请,我等自然却之不恭。姜兄他初来乍到还有些腼腆,在下就替姜兄应下了,姜兄你说对不对?” 说罢,黄九郎看向沈况且一个劲地给沈况使眼色,生怕沈况不答应。 对于黄九郎,因为接触不多,所以只能说是不讨厌。 沈况不明白黄九郎此举是何意图,两人萍水相逢,黄九郎却偏要装作个十分熟悉的样子。 但既然黄九郎已经答应,沈况也不好再拆台,只好应下。 另一边,庾信见状大喜过望,他也顺带着叫上了黄九郎让他同往。 黄九郎闻言脸上笑容灿烂,一口就应下了。 周遭许多看客瞧见了这一幕纷纷开始猜测起沈况和黄九郎的身份,该是何等出身门第才会让庾信几人主动结交。 而沈况这一袭青衫剑客模样也很快印刻在了周遭看客眼中。 沈况答应下后,谢思、颜青山和萧成业都对沈况和黄九郎抱了抱拳。 后来在一众人的诧异而又羡慕的目光中,沈况和黄九郎跟着庾信四人离开了酒楼。 庾信和沈况并排走在前面,庾信主动开口道:“方才情急,还未来得及请教阁下高姓大名?” 沈况闻言道:“在下姜疑,来自西边的春江郡。” 庾信闻言深以为意,缓缓笑道:“原来是姜兄,春江郡是个好地方。我年少时四处游历就曾跟着家父去过一次春江郡,那边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个难得的宝地。” 庾信颇为健谈,且闲谈几句后,沈况也发现他是个清清爽爽的年轻人,没那么些心眼。 所以寒暄几句过后,沈况礼貌回应的同时偶尔也会多说几句。 走在后方的黄九郎和谢思几人聊的投机。 四人原想着各自回去换身装扮,可在遇上了沈况和黄九郎后换装一事就被抛诸脑后了。 庾信边走边与沈况介绍道:“姜兄初来乍到,对于京城想来还不甚了解,正好可以趁此机会好好游览一番。金陵繁庶,秦淮之地更是烟雨荟萃,恰好离着晚间诗会还有许久,姜兄可以与我等一道走一遭秦淮河,世俗风雅大多在此了。” 秦淮河是个什么地方便是第一次来金陵沈况也清楚。 见沈况没有回应,庾信便以为沈况是想远了,故而笑道:“还是有些雅间可以听曲品唱只求安静的。” 沈况笑道:“可以一看。”浮世新客的持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