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北宋大法官 第1182节 (第1/3页)
赵顼稍稍点头。 张斐道:“不过我们也得做好应战的准备,而目前最大的麻烦,就是河北民力损耗太严重,如果河北发展起来,我们根本就不需要太忌惮辽国。” 再不懂军事的张斐,也知道要防守辽国,河北是至关重要,可如今河北被天灾人祸弄得是民力损失殆尽,根本无法支撑对辽国战争。 赵顼道:“关于河北民力的问题,吕惠卿最近上了一道奏章,他认为虽然经过这些年的治理,水患得到缓解,但还是有发生水患的可能性。 而水患对农田伤害最大,但作坊是可以很好的规避水患,他建议多在河北建立军器监,用于生产武器,同时也用于以工代赈,帮助河北百姓恢复民力。 并且他还亲自编修了一本书,专门规范武器的生产。” 张斐点头道:“这倒是可行,反正也要生产火器,而且我们还可以围绕着火炮修建防御工事。” 说到这里,他又想到什么,“对了,根据粮食署那边的统计,今年从江淮来的粮食,包括商人运送来的,较之往年,至少增加三十万石,同时京畿地的禁军这些年又减少近十万,其中一部分,都已经转为皇家警察去往各地,且损耗减少许多,此消彼长,我认为也可以跟西北一样,减少河北粮食对京城的供给,将粮食存储到关键的要塞里面,用于防范。” 与张斐合计过后,赵顼又与宰相们开会商议此事,表面上,还是要求沈括要据理以争,不能领土上面,进行妥协。 同时,做出一系列的人事安排,将范纯仁、苏轼都调去河北担任检察长,目前河北不缺庭长,就缺检察长,而且就现在的情况而言,检察长的作用其实是要大于庭长的。 因为检察长是可以主动出击的,这对于河北的权贵,自然不是一件好事,但如今他们可不敢再去挑战公检法的权威。 没有别的原因,这河北摇身一变,已经成为全国皇家警察最多的地区。 又调派章惇前往河北接替吕惠卿,担任转运使,负责河北财政。 在财政方面,赵顼还是更依赖革新派,而在司法方面,基本上就是以保守派为主。 又从西北调大将刘昌祚,担任雄州观察使,团练使。 并且再从财政中,拨出五十万贯,继续维持对河北的以工代赈,但这回是以修建军器监和防御工事为主。 同时下令,针对河北粮食入京,削减一半。 其目的就是要加强河北的防御,不管是民力,还是军事。 这些政策,也都得到宰相们的一致认同。 关键还是朝廷有钱了。 而且今年财政税入,还在维持着高度增长,这令朝中大臣都是倍感惊喜,这还能继续涨吗? 去年税入,江淮地区的财政,就已经翻了一番。 只要税务司某一个地区全面展开工作,税入肯定是翻番,就看翻几番,原因很简单,大地主都得交足额税,要不翻番的话,那才叫怪事。 但今年江淮财政收入又增加三成,这可就令人很是惊讶。 这钱都是从哪里来的? 经过三司的统计和分析,其主要增长来源有两点,其一,就是商税增长,因为江南土地得天独厚,在之前那种恶劣的吏政中,只要风调雨顺,这江南百姓还能有所余,如今就更不用说。 既然有所余,就可以拿去交易,这无疑刺激了商税增长。 同时海运带来了财富也在增加,宋朝本就积极鼓励航海,因为当初陆上与西域不同,而如今更是吏治清明,出海的商人就更多。 这部分财政,其实主要增长点是在福广地区,但是市场在江南和东京,更多的货物运送到江南来,也刺激到江南商业。 其二,也是主要收入增长来源,就是那些大量隐户显身。 以前很多隐匿户籍的百姓,尤其是江淮地区,因为当地是徭役重灾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