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1187节 (第2/2页)
问道:“到底是什么案件?” 冯京没有办法,只能此中原委告知蓝元震。 蓝元震听罢,思索一会儿,“咱家知道了。告辞。” 说罢,他便离开了。 蓝元震回到皇宫,立刻将此事汇报给赵顼。 “竟然被他们查到了。” 赵顼眉头一皱,又向蓝元震道:“你就没有让他们立刻放人吗?” 蓝元震道:“陛下,让御史台放人,这是很简单的事,况且他们本就证据不足,但御史台一定会将这个消息传出去,而到时候他们一定会追查到底,朝中想要打击大庭长的人可不再少数。 所以这事要不解释清楚的话,外面的流言蜚语,会给官家、大庭长带来许多麻烦的,甚至可能影响大庭长的名誉。” 赵顼微微皱眉,道:“你就说这钱是给了朕。” 蓝元震道:“陛下,当时大庭长动用这笔钱的时候,还只是一个检控官,如果陛下这么说的话,可能会有人质疑这个大庭长,是花钱买来的。” 赵顼道:“张三出任大庭长,这不是什么意外。” 蓝元震道:“可难免有人故意这么说,来诋毁官家和大庭长。” 赵顼紧锁眉头,“你认为朕该如实告知吗?” 蓝元震道:“自从公检法整合司法以来,御史台一直都很憋屈,在想尽办法立威,好不容易逮住这个机会,他们一定不会让此事轻易翻过去的。” 赵顼思索半响后,点点头道:“你说得有道理,看来也是瞒不住了。” 又权衡一番,他吩咐道:“你再去一趟御史台,以朕的旨意,传冯中丞和大庭长入宫议事。” “遵命。” 蓝元震走后,赵顼又觉缺点什么,于是又向身旁的内侍道:“传文公、王相公、司马尚书入宫议事。” “遵命。” 一个时辰后。 殿内。 文彦博、王安石、司马光他们彼此用眼神交流着,但得到答案都是一无所知。 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赵顼突然开口道:“冯中丞。” “臣在。” “你先将此事的原委告知各位相公。” “是。” 冯京立刻将御史台所查告知文彦博等人。 大家闻言,皆是一惊。 五十万贯? 还不肯说出其中原因。 听着都恐怖啊! 这小子到底在干什么? 赵顼道:“诸位不要再猜了,那五十万贯是朕借走了,也是朕不让他说的。” 冯京立刻质问道:“陛下为何要向大庭长借钱,当时内藏库应该不缺钱。” 显然是怀疑赵顼是在包庇张斐。 文彦博也是稍稍点头。 这个理由不足以让人信服。 赵顼道:“因为朕暂时不想让任何人知道,而如果从内藏库调出五十万贯,一定会走漏风声的。” 文彦博暗自皱眉,难道他是拿着那五十万贯去跟辽国交易?颇为不满地问道:“不知是什么事,陛下需要这么谨慎,都不能让臣等知晓。” 赵顼道:“是这样的,最近军器监研发出一种非常厉害的武器,但还需要拿到战场上去试验一番,正好当时西夏边境比较乱,于是朕决定秘密在西北建立几个军器监,专门生产这种武器,然后借那些商人之手,拿出西夏境内试验。 朕当时不想告诉诸位,一来,是害怕走漏风声,让西夏有所防备;二来,是担心引发诸位的担忧,朕只是想试验一下武器,而不是要改变国家的战略,还是希望诸位能够以内政为主。” 是这么回事吗? 其实他们早就在怀疑,赵顼和张斐在密谋什么,但苦于没有找到线索。 而如今赵顼向他们坦白后,在坐的大臣是没有一个相信的。 到底什么武器,还需要这么操作? 冯京就直接问道:“不知是什么武器,还需要陛下冒这么大的风险?可否让臣等见识一番。” 你们这是不相信朕吗?赵顼略有不快道:“朕既然向诸位坦白此事,自会让你们见识一下,不过这属于国家最高机密,如果谁走漏风声,那也休怪朕不讲情面。” “臣遵命。” 赵顼又与他们约好,明日下午去北苑校场见识这新式武器。 大臣们心中是万分好奇,到底是什么武器? 其实他们都知道军器监弄出一种竹筒火器,毕竟皇家警察都已经在用,但是那种武器真不至于搞得这么神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