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2章 君子周而不比  (第1/2页)
    农部日后在各地的农场大概就是照着应天府下辖的元水宁农场来了。    而在水部那边,也在紧锣密鼓的统计着各大小河流、湖泊、水库等,绘制地图,商量修建改造事宜。    虽然没有朱七牛这边进度快,但水部尚书孔十七也不是泥捏的,干的也是有声有色。    毕竟是跟了朱七牛一段时间的人嘛,画图、理政、算账都是把好手。    眼下就看工部那边了。    若他们能造出蒸汽机、液压机、车床之类的东西,许多目前困扰大家的问题都将快速解决。    有关这点,朱七牛就跟站在岸边看别人溺水的不会游泳的人似得,只能急得跳脚,却毫无办法。    但在另外两点问题上,朱七牛还是有解决办法的。    第一点问题,换了新环境后,许多过去是村里人的农民不太适应,觉得进城之后无所事事。    在这点上,朱七牛深有认同。    以前在大河村时,村里的孩子漫山遍野的跑,掏鸟蛋、摸鱼都能玩儿,不到饿了都不带回家的。    而京城里面嘛,就没有这么好的环境了,虽然各种湖泊、树林、广场也还是能玩儿,可到底比不得村里,大街上还经常车来车往,一不注意就被撞了,那可就太遗憾了。    小孩子倒还好说,怎么玩儿都是玩儿,玩粑粑都能玩儿半天,大人就格外无聊了。    以前在村里时,哪怕是走路都不咋便利的老妇人,颤颤巍巍去菜地里扯把菜、回家给儿孙做顿饭,也还是可以的。    进城之后呢,菜都要花钱买,根本不咋费时间,吃完饭就……无所事事了。    尽管朱七牛特意让官员安置他们时把每个村儿的人都安置在了一起,他们可以找过去的熟人闲聊,可也就是新鲜一两天,聊久了就没意思了。    归根结底一句话,闲不住。    对于这个问题,朱七牛一开始其实也有点头疼,觉得自己有点好心办坏事的味儿了。    想到自己爷爷奶奶一路从大河村搬到溧水县,又搬到京城,周围渐渐连个熟人都没了,却还是过得很开心,每天都忙不完似得,朱七牛便去询问他们,想求个主意。    结果老两口的回答异常简单。    奶奶朱刘氏说:闲得慌?那就让他们忙起来呗。    爷爷朱象说:人啦,是这样的,忙的时候闲不下来,闲下来了就不忙,那就给他们找点事情做做,做事情的时候很忙,就不闲了。    朱七牛听完之后,引为真理。    于是乎,朱七牛仗着应天府衙门因为卖房而攒了许多许多银子,直接大手一挥,宣布应天府内进行七年义务教育。    即,由应天府衙门拨款,在各地免费开学堂,专门教育十二岁以下的孩子,从报名之日算起,为时七年,期间学费全免,只收书本费和中午一顿的伙食费。    此消息一出,无数百姓轰动了。    毕竟在这个时代读书是很贵的,很多家庭根本没那个闲钱,以至于像朱大牛李狗蛋这种孩子、都当爹了还是几乎大字不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