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0章:定  (第2/3页)
耳,但,再想想,‘户口’,有‘户’有‘口’,似乎,也更合理。    那就这样罢。    接着翻了翻这次送来的其他一些东西,老朱心满意足。    想要当即回信,想想却站起了身,来到大帐正中摆放的那台沙盘前。    回信随时都能写,现在最关心的还是北方战事。    按照前线昨日送来的飞鸽传书,各军今日一早应该已经发起了对大都的进攻,老朱只希望那炸开城墙的杀手锏能真正有用,一鼓作气,否则,万一陷入苦战,这大都可不是去年的平江,越拖,变数就会越多。    这么想着,老朱目光从大都移开,转向周边。    无论是关中李思齐,还是山西王保保,亦或东北的纳哈出,拥兵都是10万以上。无论实际如何,法理上,这都是元廷的家底。    李思齐和王保保已被牵制,辽东的纳哈出,这是自己曾经的手下败将。    渡江那年,老朱在太平俘获还只是元廷万户的纳哈出。    当初选择释放对方,老朱的思路很简单,上兵伐谋,最大程度笼络可能笼络的人。就像当年的汉高祖,那怕打败了自己最大的敌人项羽,刘邦也没有清洗项氏一族,反而给予高官厚禄。正是这种对敌人的怀柔,刘邦才能在短短七年时间实现一统,建立绵延四百年的大汉王朝。    老朱没想到,曾经的手下败将,当下已经割据一方。    老朱相信纳哈出大概率不会掺和中原战事,《天书》上的相关记载,只有二十年后对方的投降归顺。    这次事情若成,招降纳哈出,应该会更早一些。    然而,事情也不绝对。    万一大都之战拖得太久,难保纳哈出不会生出趁火打劫的念头。    这样的话,章存道部5000人,能守住榆关吗?    还有大都西北的居庸关。    关外的草原诸部,虽然比较分散,但凑一凑,也能轻松聚集10万以上的兵力,若是同样入关勤王,只是这两方面,就将给明军带来很大压力,甚至是逆转级别的变数。    老朱反复斟酌之后,很快决定,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北方紧要隘口的‘关门’力度,两大紧要隘口,镇守士卒都要达到万人以上,其他一些要道也要加派兵力。    打定了主意,老朱正要喊侍臣召集留守诸将详细讨论,账外忽有传报。    答应一声,翰林待制秦裕伯捧着一只信鸽脚步匆匆的进来:“陛下,前线传书。”    老朱心里咯噔一下。    正常情况,今日清晨才发动对大都的进攻,这信鸽从前线飞回,少说也要两三个时辰,那放飞时应还是上午,恁短时间,不可能有甚么好事。    难道事情临时有变,徐达推迟了攻城?    毕竟大都周边诸多城寨还没有清扫,万一有死忠元室的将领在外突袭大军,虽说无惧,也是麻烦。    这么想着,老朱接过信鸽,飞快取下信鸽腿上的竹管,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才掰开竹管,抽出短信。    翰林待制秦裕伯小心翼翼地躬身等在旁边,垂首无语。作为老朱身边的侍臣,知晓诸多机要,信鸽此时飞来,他同样预感到或许发生了甚么意外。    这时候,举止可要谨慎。    直到自家皇帝陛下沉默了好一会儿,秦裕伯到底没忍住,抬头看了一眼,只瞄到主上一副不可置信到似乎见了鬼一样的异样表情。    秦裕伯的细微动作打断了老朱的呆怔。    紧紧捏着手中用铅笔细细写就只有几十字的短信,老朱抬头瞄了眼秦裕伯,嘴角抽了抽,又抽了抽,终于忍不住咧开,咧成了一个如何忍耐都掩饰不住的笑。    这……    竟会如此!    按照信中所言,开战不到一刻钟,大都城北守军就被一只意外断开缆绳飘飞过去的热气球所震骇,仓皇逃离,狼奔豕突。征虏副将军常遇春趁机全军压上。    随后一个时辰,明军不仅攻破大都,甚至成功围住了元廷皇城。    徐达写信之际,明军还找到了奉命出使的翰林直学士范常,根据范常所言,至正帝父子,皆在皇城之中。    俺那个天爷爷!    竟然……就这么成了?!    火药都还没用。    刚刚还患得患失。    自己这还打算再抽出兵力支援北方呢!    还操甚么心!    二十万大军,一个小小皇城,至正帝父子总不可能再逃罢?    想到这里,咧开嘴的老朱又努力让镇定下来。    不能高兴太早,必须赶紧给徐达回信。    拿下大都没甚么值得高兴,千万不能忘记这次的首要战略目标。    嗯。    首要战略目标。    这是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提出的词汇。    还有那热气球,也是那孩子提出的想法。    之前听到古北口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