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91章 想和议,先杀李超 (第1/2页)
一骑快马飞奔入襄阳。 马上骑士一边策马奔驰,一边高喊,“河东大捷,代北大捷,楼烦关大捷,相国李超楼烦关大破突厥,歼敌十万!突厥第二可汗突利可汗授首!” 鱼梁洲。 紫薇宫里,李世民看着面前这份紧急送入的军情捷报,兴奋的走来走去,“大胜,威武!这个李超,朕就知道,朕就知道,用他统帅指挥,肯定能赢。” “恭喜陛下。”王太监在一边连忙笑着恭贺。 “哈哈哈,确实值得高兴啊。” 好半天之后,李世民的兴奋之情才稍稍平落,他背负着双的,站在北方的地图前,手指在上面河东楼烦关的位置上重重点击。 “李靖在云州白登山,用计诱歼了突利五千人马,在马邑城,又伤突利千余,不愧是战神之名。但这些,都还远不如李超在楼烦关干的漂亮,一战歼敌九万啊,朕都预料不到。” 说完,李世民回到御案前,再次去看刚没有看完的捷报。 那后面,有李超对于此次战役的详细呈报。 越看到后面,李世民的脸色越发的不太好看,他皱起了眉头。 “陛下,怎么了?”王太监小心的询问,其实心底早已经有了数,对于楼烦关的战果,他比皇帝还早点知道消息,他在接到河东传回的报捷后,又招来了自己六扇门的人,向他们仔细的询问了关于楼烦关战事的结果。 李超诱杀俘虏,杀了七万! 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王太监也是吓了一大跳。战场上歼灭七八万人已经不得了了,可诱杀七万俘虏就更加骇人听闻,他深知,这个消息一出来,到时肯定会引起无数的争议的。 他为李超叹息,怎么就犯了这样的一个错呢。 李世民放下了奏章,长长叹息一声。 然后缓缓的对王太监说了一句话,“李超把已经投降的六万余俘虏,全部坑杀了。” “相信李超肯定有自己的解释吧,李相是个儒雅之人,不是那种嗜杀之辈。”王太监为李超说好话。 李世民十指合拢,撑着下巴。 “朕又如何不知道呢,朕与李超,君臣相知,他了解朕,朕也熟知他。第一次上战场,那时在河北,他还看着死人就吐呢。朕也相信他有他的想法,更清楚他肯定是为了大唐为了朝廷着想,才那样做的。可是,诱杀六万余投降的突厥俘虏,这件事情,会让他遭受非议,被御史弹劾的。” 殿中沉默。 过了片刻,李世民腾的又站了起来,围着桌案继续踱步。 “王太监,朕要你立即亲自往楼烦关走一趟,你去给李超一封口谕,代朕问问李超,他为何要这样做。还有········” 他犹豫了下,然后坚定的道,“还有,你跟李超说,不管如何,朕都会支持他,维护他的。让他不用操心御史,朕会对外宣告,处理俘虏一事,他是事先禀报过朕,得到朕允许了的。” “陛下!”王太监惊呼,“若是如此说,那这诱杀俘虏一事,可就担于陛下之身了,对于陛下的名誉,可是非常不好的。” “李超为朕守江山,以弱胜强,歼灭了突利十万兵马,为大唐守住了北方边疆,难道朕连维护李超也做不到,也不敢做?朕也知道要爱惜羽毛,但这个时候,我必须为李超站出来。” “陛下三思啊。” “我已经深思过了。”李世民咬牙道。 “你再告诉李超,歼灭突利十万部,虽然大大的打击了突厥人的嚣张气焰,但我们也得小心统叶护会恼羞成怒,因此,让他更加小心。朕已经派长孙无忌和唐俭为正副使者,去与统叶护会谈。期望,这次能谈成吧。” 中书门下。 中书令房玄龄和侍中杜如晦,还有检校中书令宇文士及、检校侍中高士廉、杨恭如几个宰相坐在一起,看着那份刚送到的捷报,都有些沉默。 许久,还是房玄龄先打破了沉默。 “这是一件好事,李相把突利十万前锋全歼,我们取得了一个大胜。” 杜如晦也没去提杀俘的事情,他说了另一个担心,“统叶护极有可能大军南下报复,他的实力可远比突利的强,起码四十万控弦之士。” 宇文士及有些忍不住道,“要是李相稍控制下,把突利围住,逼降他们就好了,这样我们手里筹码更多一些,也许能迫统叶护达成和议。可是现在,一气坑杀了数万人,连突利的人头都割了,只怕会引得统叶护大怒,和议恐怖会更加艰难。” 房玄龄不客气的道,“宇文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