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73章 叩宫门 (第1/2页)
襄阳。 百官已经有好多天没有见到皇帝陛下了。 自李出京前往河北,出任燕云节度使,当了使相之后,皇帝陛下在那天早朝甩袖离开后,就再没有早朝过了。 皇帝也不来皇城的中书门下了。 反正,从此君王不早朝。 宫门紧闭,没有皇帝旨意官员根本见不到皇帝。 御史台。 一群御史围在一起,都是长吁短叹。谁也料不到,皇帝会玩这么一手,来了个避而这见。 “刘中丞,这样下去可不行啊。陛下这是故意跟我们拖呢!” 言官御史向来胆子大,一般官员哪怕看出皇帝的用意,也不好明说。可这些御史却无顾忌,他们天生就是用嘴杀人的。 要是连指出皇帝不是都不敢,还当什么御史言官啊。 “陛下身体不适,不上朝理政,那咱们就去中书门下,找中书门下的诸位宰相。”有御史大声说道。 李出外了,可没倒下,最让他们火大的是,皇帝来了个君王不早朝,躲在深宫不出,他们上奏、求见也都没用。 奏章如石入大海,求见也从没得到许可。 而李的那些乱政,还在推行着。 理论上来说,李的那些新政,其实是中书门下推行的。那是李提出,然后经过了中书门下同意,皇帝准许,最后形成公文政令推行天下。 因此,哪怕现在李外出了,可只要中书门下没有旨意废除这些新法,那么尚书省和六部,就会继续按这些新政执行,各地道州县也不能改。 国家制度,自有一套规则。 不少御史本以为,李一走,可以拍手称快,这乱政就要废除,重回旧轨。可实际上呢,一切还是照旧。 这怎么能不火大。 “中书门下这些宰相究竟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还不废除新法?” 按大唐的制度,这天下是由中书门下的宰相们辅佐天子治国理政,中书门下拿出决策之后,再交由尚书省和六部去执行。 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但皇帝也不能事无巨细的自己全部打理,因此皇帝是授权给宰相们帮他理政的。 这好比后世的公司,皇帝是董事长,但一般情况下,董事长并不亲自管理公司,而是选出总经理和各部门经理这个管理团队,来帮他管理公司的日常维护。 董事长负责的是董事会,掌握的是大方向。 李原来是公司的副总,推出了一系列的新计划,现在李副总外放到分公司去了,可董事会没有文件说停止李副总原来的计划,这公司自然还只能按着原来的计划运行。 当然,正常情况下,公司的总经理这个时候应当向董事长提出新的计划,或者说恢复原来的旧计划。 可不论是房玄龄还是杜如晦,或者是其它宰相,都没有人提出这个。 中书门下没有出台文件。 “现在尚书省究竟是谁在主持?”有人问。 没有人回答的出来,李外出,但依然还是尚书令。因此李依然是尚书省长官,可他外出河北,不能实际主持省务,那么照制度,应当是由左右仆射来负责主持。 左仆射萧瑀,右仆射陈叔达。 这两人据说也是反对新法的啊,可为什么尚书省还在执行着李的那一套? 御史台内,不远的一处公房,这是御史大夫魏征的办公房。 刚从中书门下回来的魏征,正听着手下幕僚的禀报,说的正是关于御史台内御史们的那些谈话。 魏征黑着脸,也不说话。 身为御史台的长官,下面的御史全跟着御史中丞刘洎一起,这对魏征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往轻了说,是没控制住御史台,往重了说,是他没本事,管不住自己的衙门。可他也有他的想法,他的长子跟李的妹妹是订过婚的,两家是姻亲。 在李这个案子上,他得避嫌。 正因如此,魏征一直没去插手此事。 “相国,御史们打算找中书门下宰相要个说法,甚至还准备弹劾马周、孙伏伽、岑文本等李党。” 魏征哼了一声,“他们怎么不先把我这个御史大夫弹劾了,他们是不是也把我称为李党啊?简直就是愚蠢!” 中书门下这段时间并不安稳。 因为李外出,皇帝不朝,中书门下的宰相们最终也分歧,形成了两派。 一派,是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为主,马周和他支持,他们领会了皇帝的意思,坚决要继续推行李的新法,对于那些反对者,就是晾一边不管的意思,反正皇帝那边不站出来表态说要废新法,那他们就继续执行新法。 而另一派。 则是萧瑀、陈叔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