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10章 玉米 (第1/2页)
早上。 李世民一边吃着早餐一边看着报纸。 销量最火的时报上出了一个专版,特别报道议会两院的大会。用了很多篇幅介绍议会的来历和功能等,还有对一些知名议员的采访,并报道了一些议员的提案。 “齐郡王秦帅提出教育提案!” “鲁郡王程帅提出应当对青藏羌氐二族武力征讨!” “贵族院长赵王提出团组审议议员提案新法!” “魏郡王尉迟元帅提出将奚、契纳入大唐,设为自治领!” ······· 贵族院里五千多贵族议员,然后最火的自然还是那些大帅们,特别是那些封王的大帅。 帅王们的话里,透露的是开放、外倾和热烈的奔放,他们的提案也无不喷涌着遏抑的进取之心。 相比起来,朝中的宰相们,特别是文相们,倒是相对要内敛一些。宰相们的目光更多是放在中原。 文治,是宰相和大臣们的目标。 而如秦琼程咬金这些武帅们,更多的还是选择武功,选择对外开拓。这也是如今的制度使然,文武分离,武帅们在朝廷的内治上,并不能发挥什么作用,他们是靠边站的。也只有对外开拓,他们才能大显身手。 武帅们的战场在沙场之上。 文臣们则是在朝堂之上。 时报也有意在助推这股对外扩张的声音,采访的都是军中的鹰派人物,一个个强硬无比,全都喊着对外开拓。不论是程咬金提议的对青藏羌氐的征讨,还是程处默提议把云南正式纳入大唐疆域,又或是尉迟宝琳提出的增兵朝鲜半岛,又尉迟恭提出的把奚、契纳为自治领。 无不都是一心进取扩张。 相比武将勋臣们动不动喊打喊杀,宰相文臣们也都提了不少议案,但只因他们目光对内,时报并没有刊登。 但李世民是知道房玄龄他们的提案的。 房玄龄的议案是关于典章制度的完善,认为制度是国之根本。 而中书令长孙无忌的提案,却是关于吏制问题,他认为吏治问题是求治的根本,而官吏的公平正直又是治国之要道。在选举官吏的问题是主张量才授职,务省官员,要加强官吏审查考核。 翰林院承旨学士魏征的提案则是加强律法的完善,让官吏和百姓,都有法可依。 还有宰相提议要裁减兵马的。 总之,文武两道,确实是目光完全不同。 看完几份报纸,李世民只是笑笑。 这议会还真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李三他娘-的真是个人才!”他原本以为,这议会就算设立了,也不可能真起到什么作用。他原来反对议会,是担心这议会上院聚集天下勋贵,下院则又聚焦天下有名望的士人、大贾,怕的是这些势力的联合。 倒真没想到这议会还能有什么好建言。 但今天看来,他低估李超了。哪怕他有意搅浑水,让上院有了五千多名议员,可结果上院并没乱,李超搞出来一个团组审议模式,还真的把五千多议员上万份提案,层层筛选,把一些优秀的提案,给选了出来。 放下报纸,李世民坐在那里思虑。 自己让李超做这上院院长,是否合适?本以为这议院不会有什么大用,但现在看来,这议院没那么简单。若给李超时间,他能否把贵族们都联合起来? 他蓦然发现。 始于西魏,兴于周隋的关陇贵族,虽然在大唐已经近乎消亡了,但现在他的手里,一个更强大的军事贵族却已经崛起成型了。 这个以山东豪杰为代表的新军事贵族集团,过去最初只是他秦王府的老部下。在他夺嫡和稳固天下的过程中,居功至伟。他也用这支势力,南征北战,并在内部扫灭了那些反对者,将关陇贵族和武德集团全扫下了台,但现在,这些军功新贵们,却也一点点的成长起来。 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集团。 这个集团的顶尖人物,自然还是李超、秦琼等王公。 一位宫人捧着几瓶花走了进来。 是牡丹。 唐人爱花,李世民也爱花。唐人最爱牡丹,牡丹也是皇后曾经最喜欢的花。 皇后喜欢牡丹的色彩绚丽,也喜欢它的富丽堂皇和王者之气。 看到这花,李世民愣了一下。 “谁让你们送这花?” “回陛下,是武才人让奴婢等送来的。” “武媚娘?”李世民点了点头,那丫头被他接入宫后,他有意的冷落她。 “这花也是武媚娘插的吗?” “回陛下,这些牡丹都是武才人亲自剪、插的。” “放这吧。”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牡丹,花中之王。 就如现在的大唐,富贵逼人,充满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