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53章 公主采邑、皇后采邑 (第1/2页)
“首相,请恕某直言,你这样太没原则了。” 翰林院中,虞士南看到内阁递来的这皇帝采邑折,不由的摇头。内阁责任制,这内阁首相更是执掌内阁,代天子执政,这天下都挑在他肩上,怎么能什么事情都对皇帝唯唯诺诺呢。 “某倒觉得皇帝采邑并无不妥之处,现在翰林院里诸位大学士们不过是担忧皇权会因为这采邑再次扩张。但实际上细思之,这种担忧却绝对是毫无必要的。一万八千采邑兵,又能如何?” “天下诸侯数以千计,每人最少也有一千兵额。甚至各诸侯也还有自己授封的骑士,骑士们也有自己的采邑。” 马周来翰林院前是早有准备的,肯定会有人反对,但他也肯定会想办法让这采邑通过。 “皇帝采邑并不在近畿,也不在中原,而是在遥远的南洋吕宋,那里对朝廷来说,太过遥远的海外。甚至虽然收归朝廷直辖,可朝廷都还没有计划对那里开发,在朝廷手里,也许再过二十年,都不会有什么变化。” “但若交给陛下,以皇帝的私库去开发吕宋,相信会比等朝廷投入开发更快更好,对朝廷来说,税赋能增加,吕宋也开发了。而对陛下对皇室来说,也是增加了一个收入来源,又非与民争利,这岂不是双赢的好事?” 马周态度很好,笑着对学士们道。 天下有封地的诸侯五千多呢,皇族才多少,不过百。 现在皇帝要让太子和皇帝都有一块额外的私人采邑,当然算不了什么。 “陛下还是很有诚意的,一万八千私兵而已,也一样是要受到朝廷管束的。非朝廷的调令,也不能出境,这个皇帝采邑,大家就视为朝廷多了一个诸侯就行了。”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哪能这么算呢?”孔颍达道。 “那你要想太复杂,其实也是没必要的嘛。郑学士、孙学士、崔学士你们说呢?” 郑善果、孙伏伽、崔干,这三位学士都是皇帝的姻亲,马周相信他们应当愿意帮他说话的。 郑善果笑了笑。 官场起起伏伏,大起也大落过。 如今也终于进入翰林院,成为学士,列入宰辅,郑善果的经验是更丰富的。 皇帝有什么想法,其实都很明摆着。 这个皇帝采邑,对现在的皇帝来说,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但对以后的皇帝来说,也许就会很重要。 许多学士们反对,是担心皇权会又慢慢的要突破限制。 他们怕是的是这种想法,皇权要扩张,势力要打破大华开国时皇帝与诸侯、大臣们的约法,打破宪法,最终结果可能是失衡和动乱。 “吕宋为皇帝采邑,采邑私兵一万八,我觉得这个可以接受。只要明确协定,皇帝采邑,与诸侯封地一样受宪法和朝廷约束,那么皇帝采邑还是很安全的。” 孔颍达有些动容,神色略为松动。 “以后不会又还有什么公主采邑、皇后采邑、贵妃采邑什么的吧?”虞士南问。 要是皇帝以后没完没了,那谁也受不了啊。 “公主采邑肯定是会有的。” 皇帝也有好多女儿,还有姐妹,这些公主长公主,当然应当有一份采邑。现在皇帝还只是对部份公主封了采邑,但还没有规范过。 按制,公主的采邑应当是终身制,而不是世袭的封地。当然,若皇帝有意要给自己的姐妹女儿们弄个世袭的封地,这个事情也不是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 但大家还是比较希望公主的是终身制的采邑而不是世袭的封地。 “公主采邑必须为世袭,若公主去世,采邑必须收回。而且,我提议公主的采邑,应当由朝廷代管,且不得按封地标准拥有兵额。公主领地采邑上,由朝廷驻兵或者建立民兵。” 虞士南接连提出了好几条要求。 公主采邑这块,过去比较模糊。 现在虞士南觉得可以借这次皇帝采邑,把采邑这个事情弄清楚,划好界限。 马周苦笑,这些家伙一个个都不简单啊。 这边又堵上他了。 “这个我觉得可以考虑。” “不是可以考虑的问题,是得和皇帝、太子采邑等一同商讨。议会甚至因当订立一个采邑法。” 哪些人可以有采邑,采邑的授封标准是什么样的,怎么封,怎么收回,怎么管理。 统统都要一次讨论清楚。 “那也行,就先来议一议这个采邑法吧,提请议会建立采邑法立法会。” 一个皇帝采邑,立时在汉京掀起了又一轮热议。 大家都在争论要不要有皇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