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一百七十二节 胆战心惊 (第1/2页)
兰台,最早是楚国的王宫建筑。 为楚襄王所建,就是那位襄王有梦,神女无心的楚襄王。 到了汉室建立,萧何奉命建造未央宫。 于是仿照楚王宫的兰台设计,用青石建造成了一个阁楼。 名之曰:兰台。 最初,兰台是萧何用于储存和存放从秦宫废墟之中挖掘出来的残章断简,进行整理的工作地方。 既然要整理这些被战火烧毁的残章断简,并且尽可能修复它们。 那么,就需要大量的知识分子。 特别是惠帝即位后,这位向来以儒雅闻名的君王,喜欢文士。 于是,兰台开始设立一个名为兰台令吏的六百石小官,负责管理兰台的档案和处理相关事务,同时给皇帝整理奏疏,负责记录诏命。 随后,太宗时期,太宗皇帝将自己的秘书们,主要是尚书郎的办公地点,挪到兰台。 时至今日,兰台已经成为了汉家的大脑和国策决议中心。 兰台尚书,号称有‘计吏五百人’。 人人都是精通算术,善于计算的精英。 甚至,有不少人,是刘彻这些年从地方郡国调到中央的优秀基层官员。 主要是县令、县尉和地方上的蔷夫、游徼。 这些来自地方的事务官的加入,给兰台注入了一股与众不同的活力。 假若说在以前,兰台尚书们还可以有点理想主义和空想主义,自己宅在宫里面脑补自己的政策。 但现在,再也不可以了。 因为,这些来自基层的尚书们,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过地方上的事务,知道,不是靠着‘仁义道德’与‘爱’就可以治理好天下。 民间的事情,复杂而多变。 各地都有各地不同的情况。 有的政策,在北方可以用,但在南方是灾难,而有的法令,在南方是真理,而北方会带来灾难。 甚至,有时候,即使是相邻的两个县,甚至两个乡,因为资源和地理的关系,情况也完全不同。 所以,今日的兰台尚书们之中,已经再也看不到过去那种清谈高论的气氛。 而且,由于刘彻和汲黯,都鼓励和提拔那些敢于说话,尤其是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尚书。 是以,兰台内部的讨论气氛,非常浓厚。 现在,一个命令,被从天子那边传到了兰台。 尚书郎们,将这个命令看完之后,立刻就讨论起来。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陛下欲更考工室为大匠卿,秩比两千石,主天下器械技巧之事……”尚书们看着这道命令,目光灼灼。 “终于来了!”有人在心里感慨着,有种见证时代的感慨。 肢解少府,剥离少府的庞大职权,另立衙门。 这是过去数年尚书们一直在讨论和商议的议题之一。 去年,天子以故少府卿岑迈为上林苑大使,将上林苑的治权剥离出来。 少府的逐渐肢解就已经走上了正途。 而如今,考工室的剥离,则宣告了少府这个庞大王国的分崩离析。 考工室,是少府最大的一个机构。 主要执掌了庞大的皇室作坊。 下面有着铸钱、营造军械和开发设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