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63、商议(下)  (第2/2页)
是。    不过最有主见的徐方却还是不认可王政的计划,再度进言:    “将军,即便如此,也不可亲身犯险啊。”    “便是不想放跑于禁,我们亦可如之前袭杀牛盖一般,做好埋伏,再行诈降,引于禁进城,咱们再来一次捉鳖,同样可以稳稳地擒杀此人啊。”    “诈降这等计谋,间隔时日太短,可一不可再。”王政摇了摇头,慨叹道:    “何况于禁本非鲁莽之人。不会轻易中计的。”    “那...”毕竟年轻,徐方嘴巴张了张,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毋虚多言。”王政挥手截断,沉声道:“我意已决!”    为了培养身边众人的能力,这样的军事会议,王政愿意让他们畅所欲言,自有表态。    尤其是潜力十足的徐方。    自起事以来,其成长速度非常之快,虽然论及情谊地位不如吴胜,但王政对他的期望却是最高。    不过即便如此,这计划本就是他考量很久才想出来的,从一开始便已经定了下来。    所谓的商量讨论,从一开始,也仅仅是商量讨论。    无论是这支三千步卒的队伍,还是于禁其人。    王政都不想放跑任何一个。    全歼的目的有二。    一则,是为了让平乱大军失礼的消息,尽量可以晚一些传到曹操耳中。    否则曹操一旦得知这样的消息,很大可能会看出王政想要隐藏的东西。    不足万人的黄巾贼寇本来不值一提,大汉帝国气数将近的最后十年,每年不出个十几起叛乱起义?    但这点人数的黄巾贼寇正面打败且完成了全歼四千人马的官兵?    其中还有一千的骑兵...    在未来的魏武帝曹操眼里,或者说这消息一旦传遍天下,所有的诸侯们,对王政和他的这支队伍,都会重新评估其威胁力,和破坏力。    态度一旦改变,打击和压制也同样会提高增大。    干系最大的曹操更不会再有任何小觑,直接便是全力以赴,大军返回,以泰山压顶之势袭来。    不足万人的黄巾贼寇本来不值一提,大汉帝国这十多年每年都要出个三五起。    那样王政所面临的压力,所遭受的风险更大不说。    连腾挪的空间也会迅速变小,近至于无。    二则,却更为重要。    从一开始造反,王政的目标就不是赵县,甚至不是青州。    因为这里实在不是一个合适的根据地。    整个北方群雄割据,袁绍,吕布,公孙瓒,加上曹操,哪有一个好相与的?    此等险地,还怎么学明祖汉,还怎么玩“高筑墙,广积粮“?    发育,育个锤子呦!    在王政眼里,这是一处绝境,他想要尽快跳出,更要迅速地开辟出一条生路。    赵县,只是起点。    后面,会有无数的城池障碍等着他。    若是放跑了于禁?    对方必然是要直接逃亡附近的郡县,或是参与守城,或是伺机反攻。    这等于是自己主动增加了开路难度。    把未来面对的敌人,从一个无名小卒,直接升级到一个名将。    还是那个被赞誉“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的于禁!    那是万万不行的。吃瓜子的犀牛的骑砍三国之御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