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五十章 誓死查清粮仓 (第1/2页)
“还是进士出身。” “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 四品考官有些侧目,余律才学没得说,名副其实,而方惜如此狂介,本应该落榜,就算蒙恩,也应该是同进士,怎么就进二甲了? 就凭着和太孙这一层关系? 这是不是有点过了,对科举和太孙名声,都不好。 钱圩也蹙眉,不过想了想,没有出声,这或是皇上和太孙和睦之举,与这相比,区区一个进士,给就给了。 皇帝点了后,似乎心满意足,又令:“虽有些晚了,朕要见见这两人,吩咐皇城,晚一个时辰落钥。” “你去传旨。”说的是四品考官。 “是!” 四品考官奉旨而退,倒退几步,才出去,心中不无感慨。 距离自己科举时,已过去很久了,可就算已经过去了那么久,还是能回想起自己当年考试时的场景。 按理说,方惜这一篇是不该被取中,但人的运道就是这样,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呐! 谁让这方惜是太孙的昔日同窗,入了皇上的眼。 虽然这里面有些事,考官心里还想不通,但能被取中,对于几乎所有举子来说,都是幸运之事。 四品考官出去,传递了这个命令,倒不用亲自去,自然有皇城司的人去传达,并且这也不用太急,皇上要见两人,也不是非要立刻就见。 五百份卷子,中进士者有二三百份,理论上皇帝都要看过,这才是钦点,实际上多半只看一甲和二甲。 一甲固定三人,二甲人数不定,但一般是七八十人,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三左右适宜,这样才符合选官要求。 七八十份试卷,一一看完,也需要很长时间。 皇帝不可能看这么多,肯定从最好往下看。 看得也是极快,到了后面,都匆匆看过,虽说名次定下,觉得一般般,还是有所贬黜。 也就是半个时辰,卷子全部看完,皇帝御笔圈人,才算正式完成。 这过程,太孙没有说话发表意见,皇帝疲倦的放下笔,见苏子籍若有所思,才问:“太孙,你在想什么呐,是不是怕有遗珠未能见光?” “朕老了,精力不济,你要有这心,可以再审一遍,贡士考上来不容易,屈了才不好。” “皇上体惜读书人,爱才之心言于词表,让孙臣深为感动。” “不过,皇上治政乃细风雨露普降,那万紫千红总归是一片春色,只要考官尽了公心,又没有受贿,这就上无愧皇恩,无惭士人,具体牡丹幽兰,各凭命数,要一点不屈才恐怕谁也办不到。” “孙臣,又岂敢对此妄议呢?” 钱圩听了也不由侧目,皇帝起身踱着步,笑叹:“这话中肯,总有人觉得不中是不公,却不想时不同,势不同,人不同,命也不同,录取怎么可能千篇一律。” “太孙明白这点,就知道大政因时而移,朕很欣赏,也很欣慰。” 苏子籍一躬身,正要答话,听外面响起脚步声,就有小太监进来禀报:“皇上,余律方惜已到,就在殿外候着。” “让他们进来吧。”皇帝皱了皱眉吩咐,也没换地方,直接让人进偏殿来见驾。 “万岁,万万岁!” 行礼后,皇帝看着二人迷糊,直接就一笑说着:“你二人,朕都已经取了进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