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558.不能改拒了吧【求订阅】  (第3/3页)
涉及到朝堂礼仪、高谈阔论,和书信檄文,皆是采用原著书中的文言文。    曹操、诸葛亮他们说话的形式便是文言,这让观众立马可以进入三国的通道。    相比于后来三国的这些演员,    唐国锵等人更善于将人物的性格典型化,诸葛亮该是什么样,他的风神潇洒,他的临危不惧,形成了一个统一体。    简而言之,他们相信自己就是诸葛亮,而不是唐国锵。    曹操在劝诫袁绍失败后,    诵起了《蒿里行》,    刘备三兄弟三顾茅庐,    诸葛亮带着鲁肃草船借箭。    这些场面都有一种气韵充沛之感,令观众不禁高山仰止,为之称颂。    整部剧集有着恢弘的气韵,尤其是战争场面,令人感觉到泰山压顶的紧张和宏大气势。    毫不客气的说。    这就是《三国演义》的巅峰了。    “不能改的话,就拒绝了吧。”最后陆晨说道。    不能改的情况下,    真没什么好拍的。    原版的的故事明显的是尊崇刘备贬低曹操的故事,    也就是所谓的“尊刘贬曹”。    这样的思想放在以前是没问题的。    毕竟这样的思想就是古代的正统思想。    可这都快2020年了。    这样的观点早就过时了吧。    没见到。    奇点上面的那些三国的背景都是曹操吗?大家已经不喜欢看假仁假义的刘备了好吧。    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就没有好坏之分。    常言道成王败寇,    历史永远是为成功者书写的。    在《三国演义》中以刘皇叔为豪杰以曹丞相为奸雄。    在陆晨看来。    其实在任何一个时代对一个人的评价和功过都不是一概而论的结合一个人的背景。    一个人的地位和处境,    就例如曹操刚开始他的背景是他祖父为汉末宦官在当时朝廷中比起袁绍袁术兄弟为朝廷名门望族之后。    曹操的地位相对底下而且常以他的身世被人拿来扣病,    但是董卓在朝廷专横跋扈的时候他义无反顾的出来加入刺杀董卓行列,    导致后来刺杀失败远在他乡成为一方割据势力,虽然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称魏王。    但是如果没有曹操北方诸侯能统一?    换做他人还会有汉帝的存在?    用他的话来是“没有他曹操天下不知有多少人称王,多少人称帝”。    就连罗贯中对曹操的看法是相对客观的,他评价: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尔化为群?    清末民国之后,人们都肯定了曹操了功业,鲁大师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易中添品三国,也是夸赞了一把曹操,虽说这位本身就非常喜欢曹操,但也不能否认曹操的确实是一个真性情之人。    他是奸雄没错,也有疑心病。    不过他身居高位,这些都是必备因素。    他也体恤民情,一直提倡节俭,曹植因为喜欢喝酒,耽误了大事,他也跟世子无缘了,就连曹操死也是讲究薄葬。    看到路边累累白骨,曹操还写下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人本身就是复杂,曹操很好的诠释了这点。    从历史的角度来讲,    曹操并没有“篡汉”,    曹魏也是正统,他为曹魏政权一统天下也打下了基础。    这就是现在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喜欢曹操,而贬低刘备的原因。    《三国演义》一直试图将刘备打造成一个完美的人,    但人本身就不可能完全,    越是体现完美,诟病越多。    刘备摔阿斗看中重情重义,实则为了拉拢人心,在刘备眼中亲情不算什么,身边只要留赵云这等猛将,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若是损了赵云,摔一百个阿斗都不足解气。    在“尊刘贬曹”的路线下,    人们也看清了刘备的假仁假义,反倒喜欢上了曹操的真小人。    这也是陆晨的观点。    不能改的话。    没必要费这个功夫来搞!    “尊刘抑曹”的观点无论是94版还是新版都已经表达得很好了。    没必要在继续搞。    毫不客气的说,就算他们在怎么搞,也没法超越原版,    最多也就是把电视剧的画质提高一点而已。    与其这样。    还不如直接修复94版来的实在。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