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二章:关于朱英的安排  (第1/2页)
    汤和很是精明,哪怕现在年纪大了,他也知道必须要顺着朱元璋的心意去。    尤其他们这些老将。    看似没了兵权,但是在军中的影响力太大,很容易就会引起朱元璋的猜忌。    朱元璋,早就不是那个在幼年时候,可以一起玩耍的朱重八了。    君臣有别,说些什么犯忌讳的话,那完全就是自己找死。    对于这一点,汤和的心中非常清楚。    听到汤和的话,朱元璋有些顿住。    自从发现大孙朱英后,朱元璋就一直沉浸在喜悦和猜忌之中。    情感告诉他,这就是他的亲大孙。理智告诉他,这又不可能。    直到今天,他才终于放心的确定下来。    然而对于日后如何安排大孙,却是根本没有考虑过。    在朱元璋的心里,这大明日后的皇帝位,必然是大孙无疑。    汤和的这个话。    朱元璋能听明白其中的意思,并非问的是关于皇位的继承。    而是指朱英在外流浪十年,对于怎么去当一个皇帝,完全没有经验。    微微沉思一下,朱元璋这才有些感慨的说道:“老伙计,还是你看得明白,咱现在年纪也不小了,活得岁数够大了。”    “心里就想着大孙陪着,忘记了大孙现在的情况。以大孙的性子,直接入宫,可能会引起很大的反弹。”    汤和闻言,说道:“陛下,依照老臣的看法,若是陛下当真能够确认长孙殿下的身份,应当让长孙殿下,慢慢的接触朝中大臣。”    “有些事情,急不来。毕竟长孙殿下出现得太过离奇,朝中的文武大臣,包括殿下的诸多龙子龙孙,恐怕会有不少意见。”    朱元璋点点头,汤和这话属实没错。    证据再是充足,也只有朱元璋自己能够确定,或者说一部分重臣都能够知晓。    但是就放在天下而言,如果出来的皇嫡长孙,还是死了十年后复活。    这等怪异之事,特别容易成为把柄。    朱元璋若是强行提上来,大孙就得面对这天下的大风。    即便朱元璋为开国皇帝,怎么能堵住这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到时候一旦有人出现不轨之心,少不得这天下就得动荡起来。    “老伙计,你说得有道理。”    朱元璋皱眉说道。他在世的时候,这天下当然可以压制,但他若是走了。    大孙就要独自面对。    此时,朱元璋的心中开始考虑,如何能够让大孙,把这个皇位做得安稳。    “陛下,老臣认为,或许可以先给长孙殿下,安排一些班底。”    汤和看了看沉思的朱元璋,迟疑了一下,开口说道。    汤和这人,自从曾经常州出事,导致后面没有被封为公爵后,心中对于朱元璋的想法,就开始不断琢磨起来。    开国的功勋将领太多了,而且功劳太大了。    其中最关键的是,朱元璋本身的皇子皇孙也非常多。    在很早前,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太多的功劳大的军中将领,除了保持对朱标嫡系,或者为数不多的几个藩王有恭敬外。    对于其他不太出名的皇子皇孙,根本就是不屑一顾。    所谓家国天下,是指这大明天下,为朱家的。    嫡系是朱元璋的子孙,难不成庶出就不算吗。    朱元璋小农出身,在个人的思想觉悟上,就觉得自己的家,便是一个大家庭。,    从扶持老二朱樉,老三朱棡,老四朱棣等年长的皇子从军,掌军就能看出来。    朱元璋更愿意相信的,是自己的儿子孙子们。    再好的兄弟,那也是外臣。    外臣的功劳太大,这会影响到朱元璋儿子。    汤和就是明白了这一点,在洪武二十三的时候。    李善长已经七十七岁,因为年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