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蔫儿玉 第76节  (第1/2页)
    她不能够参与任何祭祀,不能为父母烧一片纸钱,甚至不应该去寺庙道观中进香,以免惹人怀疑。    为什么,古聂清可以祭拜先祖。    李樯捉着她的手,放到自己手心里暖了暖。    又接着说完。    “郑元也一起。”    甚至还有前太子陪同。    胜玉抿了抿唇。    “你们有什么计划?”    “不是我们有。”李樯摇了摇头,含义颇深,“是郑元有。”    胜玉几乎立刻被点通。    被废弃的前太子,陪同祭拜罪臣。    往小了说,是皇子愚蠢失度。往大了说,是公然违抗皇命。    如果在此时翻出郑元当年与古家的纠葛,便有了更多引申。    太子尸位素餐,借权谋利,掏空国库。    后因才学不配位被废黜,心怀怨恨,勾结旧党,意图谋反。    胜玉在此刻才有些觉得,李樯说的那句话是有实际重量的。    害过傅家的人都不会好过。    虽然李樯的目的跟她不一样,但至少此时是走在同一条路上。    胜玉点点头。    “需要我做什么。”    李樯放下碗,另一手摸了摸胜玉的脸颊,好像很有些怜惜。    “别急,还早呢。”    【塎州女犯自缢谢罪,留下亲笔遗信,承认曾图谋皇子钱财实施暴行。    详细见下。    十五二月,元皇子携妻探望友人,于塎州小住。    廿四月,夜,暴雨,塎州畜棚惊乱,猪羊狂奔失序,踩踏泥泞,使行迹难查。兵丁赶至,元皇子手背带血,面颊砸破,衣裳扯乱,古氏女子手持凶器披头散发,行止暴躁可疑,元皇子受惊仍保持宽和,不予追究。    初一五月,日,暴晒。古氏女自缢于祖宅大门,身边散落认罪书信。】    李樯又看了一遍这份卷宗,随手放到一旁。    这一段文字只记录在散乱稗史里,讲述的是一桩看起来很不起眼的旧事。    郑元当年还只是皇子时曾到金吾郡下属的塎州小住,由此结识了古家。    古氏当年也只是颇有地产的富户,祖上目不识丁,对皇子当然毕恭毕敬对待,提供宽大院宅供其居住。    但家族之中总有贪财近利的小人,记录中的这个“女犯人”便是如此,因贪图一枚皇子身上的汉田玉,起了偷盗之心,偷盗不成还将皇子诱去偏远畜棚,意图强夺。    古氏以忠诚仁厚为家训,此事发生后自然容不下此女,即便皇子不再追究,也日日对其叱骂规训,终于使其幡然悔悟,在门前自缢谢罪,还古氏清白。    其中还详述了各种细节。    比如古氏女在何时何地曾夸赞过皇子的宝玉,又有何人证,力证她当时便起了不轨之心。    又说此女平日便桀骜不驯,性情极不可亲,连父母亲族都难忍厌恶。    以至于最后犯下此等罪行,令古氏难堪。    实在是好笑。    这种自圆其说的谎话,大约也只有笔者能说得如此冠冕堂皇。    一个女子,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古氏又家境殷实,为何要去贪图一块玉佩。    而这玉既然如此不凡,她就算偷得,又要如何销赃。    元皇子是一个活生生的大男人,难道如斯愚蠢,会被一个女子骗到荒郊野岭行窃,还对她束手无策。    难怪此等文段只能记在稗史中,用来蒙蔽百姓、讨好皇子。    若是记在正经书册上,但凡长了眼睛、读过几句书的人,都要将写这种东西的狼心狗肺之辈用唾沫星子淹死。    但从那之后,古氏获得帝下宽宥,又出了好几个卓越的后生,一路考取功名,在京中当了大官。    元太子与古氏的交往也就越发密切起来。    慢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