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笼记_出笼记 第86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出笼记 第869节 (第3/3页)

现了一个凹陷的“酒窝”。

    星球突然塌陷了,迸射出巨大的光芒,对于追缴者们来说,这就仿佛是废品场开出了“没拆除火药的炮弹”。

    当轰炸结束后,一个临时的,只有亿万分之一秒的星门出现,然后就在这刹那,溯源集团迸射出来!

    ……卫铿:任何战法以多打少都是王道,而策略就是让对手不知道己方准备了“多”……

    相对于,传统暗能体系,习惯于一次性形成超大超复杂的暗能结构。

    溯源集团在暗能运用上倾向于合作,将几千种上万种暗能结构精巧地组合起来,然后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类似高阶暗能的成果。

    这就是卫铿的“暗能”生产链,其意义相当于,人类打磨长矛,来对抗剑齿虎。

    组成长矛的材料“岩石”和“木杆”随处可得,只需要打磨拼装,而大象和剑齿虎的爪牙骨头,则是需要长时间的生长。

    高阶暗能的发展,本质是人类朝着高能量态进化,是摆脱碳基朝着宇宙能量形态进化的一种模式,可以看做“生物演化”一种路线,缔造更高级个体路线。

    但卫铿选的这种模式,就是赤裸裸的“文明协作发展”了。摆脱了材料限制,却在思想和意识上走到了更远。

    ……溯源军团内的,上千万人,在各个机械上协作,操作数千亿个能量零件交替组合,完成了大传送……

    三个一千公里的行星要塞出现在剿灭军团附近周围。

    乾阅所在舰队在面对实心的行星要塞,如同小舢板一样,舰上人感觉着要塞靠近,甚至迎面感受到了引力捕捉。

    在舰内人员匆忙警报中,战舰忙不迭地启动粒子引擎,试图逃脱引力。

    卫铿:一切就仿佛如同水面的鸭子想要张开翅膀,逃脱水下鲶鱼的吸力。

    行星要塞在褐矮星的引力潮汐作用,调节要塞内磁力结构,完成了西瓜虫“变形”收缩、展开流程。

    行走星要塞,在自转背向褐矮星,在引力拉伸下,平摊开来,如同西瓜虫展开时候,腹部密密麻麻火力如同抱脸虫一样对舰队攒射,而一波结束后刚好自转背对舰队,开始收缩成球体。

    一圈杀戮,所到之处,要么是一炮打沉,亦或是直接开着加速度,用护罩将其撞得粉碎。

    当然在要塞横冲直撞,一道道依托空间夹层隐蔽的跳帮穿梭小艇,正在突袭乾阅舰队的大船。

    舰船炮利,那是距离足够才会产生美。一旦距离能够拉近,“大舰破小船”就转变成“灵巧打笨重”。在海战中,航母是在深蓝中具有优势,要是海峡中,突然撞到了导弹艇群,那是要吃亏的。

    现在太空战也是一样,褐矮星引力区,相当于近海,所有外太空大型战舰在这强大引力潮汐下处于一个尴尬地位。且这个星体现在进行了爆破,引力突然变得复杂。

    小艇在射程上劣势不复存在,小艇更加灵活地可以躲避在大舰队射击死角,寻找装甲劣势发起攻击。

    乾阅在自己“天地号”战舰能量中心操作主炮,正在瞄准起义军折跃出的要塞时候,突然发现自己舰体上传来了“痒痒的”感觉。(强大暗能者感知已经不局限于碳基躯体,而是进入了自己的专属舰体。而某刁民就是喜欢抢这个舰体。)

    她看了一下,好家伙,宛如是无数蚂蚁,趴在大象上一样,朝着舰体装甲层内钻。

    而用卫铿的话来形容,己方十万规模以上突击能量团,如同无数细小的泡沫颗粒黏在猫咪身上一样,黏在了这些战舰上。

    ……卫铿:天下战术唯快不破,但战力内核在于“群体灵活度”……

    虽然每个舰队外层是十万个能量突击团,但实际上参与对舰体攻击的“溯源者”总数只有上千,平均一个人控制三百多个能量团,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己方损伤。

    突击队用心灵语言交流,准确地压制了,一千公里场舰队表面的速射火炮,然后空间兵团展开渗透设施,一个黑暗界面在舰体表面展开,然后突击队人员就透过这个展开的能量界面进入舰体内。

    “天地号”左侧的第二艘战舰,“盖亚之母”号战舰上的镇守者(六级暗能者),叫做笋毅。他的暗能“塑造突破”也就是能将任何特殊环境下物质保存,例如可以将某些物质的简并态临时保存下来。

    他这艘主力舰外壳,堪比地幔带,是极难突破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