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2节  (第1/2页)
    不过他们三个坐在角落里, 不会有人听到他们的谈话。    “是这样,去年的青储料, 足足做了六万斤,到后面也是不够卖的。”安叔公道,“今年县城牛家,早早过来,说今年要买四万斤。”    “堡李村李家,要的数量也增加了,要三万斤。”    “这加起来,就七万斤,咱们安纪村各户要的,加起来也要一万多。”    “这,这实在太多了。”安叔公愁得头发直掉。    他还是头一次觉得货物太紧俏也是麻烦。    第一年卖青储料的时候,一万多斤,都要他跑前跑后。    现在呢?    单预定的都有八万多斤了。    明明冬日要的东西,为何八月初,这里刚放麦假,也就是刚要收获的时候就来定?    自然是各家都怕晚了没自己的份。    安叔公话音刚落,只听张兽医又道:“我那边的还没算,我认识隔壁县一户养羊的,听说青储料的好处后,一定也要买的。”    “他那边也要四万斤。”    隔壁县想要这事,安叔公都不想提。    提了有什么用,自己县城的买卖都做不完啊。    去年做了六万斤的青储料,都是他们全家老小齐上阵。    今年?    再多一斤都做不出来。    “就是想同你商量一下,看看卖给谁,不卖给谁,或者有什么法子,让大家都买到。”安大海道。    安叔公跟张兽医讨论好几日了,还是安大海说:“不如去找纪元,他是个聪明的,找他啊。”    所以大家就到了县学。    纪元听明白了。    需求量太大,生产跟不上了。    卖给这家,不卖那家,容易结仇。    毕竟都是同行。    纪元道:“村里有没有人愿意一起做,多找些人吧。”    话说完,纪元也觉得不对。    很早之前,他就考虑过,卖青储料,到底属不属于商业活动。    自家这么干就算了。    再雇人一起,那就说不清了。    而且这利润确实不错。    他去年得了二十多两银子,这数字比得上农户许多年的积蓄。    再扩大,就不好了。    安叔公估计也这么想的,他还想着自家子孙出个能读书的。    肯定说什么都不会扩大规模。    所以事情又回到原点,就那么多,卖给谁。    安叔公果然道:“挣钱虽好,但要被归为商籍,却是不妥。”    虽说如今允许商籍读书。    但也就这几年的事,若什么时候改回去,那怎么办?    再说青储料的买卖如此之好,以后要是有代替的,他们怎么办。    农籍变商籍简单,商籍回农籍,那就难了。    按照他们本地轻商贾的想法,安叔公是绝对不愿意的。    纪元点头。    但张兽医却着急了:“这有什么想的,多雇人多做点啊。青储料的好处,你们不会不知道。”    安大海也点头。    他们是专业的,走访的人户越多,越知道青储饲料的好处。    特备是府城来的兽医,知道他们这有青储料,还大为惊讶。    毕竟他们这边不算富裕,养殖也是刚开始没多久,竟然有这种东西。    府城来的兽医还说,若能普及开,对县里的牲畜都有好处。    只要冬日耕牛掉膘不严重,明年春天就能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