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0节  (第1/2页)
    原来是这么回事。    纪元的名声响亮,大家都知道。    十一岁的小三元也好,还是这次帮着正荣县处理合远县的案子也好,都让他声名大噪。    主科夫子们不用说,都盼着纪元好好学习,回头他们这些夫子也能沾光。    辅科夫子们本来没什么,他们都被戏称为辅科,学不学全看学生们的心思。    到纪元这,原本也没什么。    但问题就出在,一共六门辅科,纪元选了五门,唯独把书科给撇下去。    这,这让自视甚高的书科杜夫子自然不爽。    今日头一天上课,他还看着正荣县学生们进门,最后确定没有纪元后,脸都要气歪了。    整节课上,对新来的正荣县学生都没好脸色。    练字更是挑剔得不行。    就连白和尚都被牵连,可见杜夫子有多生气。    整节课都在杜夫子的生气中度过。    纪元无奈道:“时间本就紧张,而且书法我已经有夫子了。”    或者说,他已经找到自己的门道,剩下的就是勤加练习,他每日早上还会练一百大字,早就养成习惯。    对比来说,额外再上书科,反而是一种浪费。    也不是他的字好不到不用上课,是他接下来,还是要以自己练习为主。    白和尚没见过纪元的字,蔡丰岚却是见过的:“是啊,你的字本就不用再学。”    李锦奇怪:“我本想这么对杜夫子说,你刚刚为何拦着呀。”    一直没说话的李勋替蔡丰岚解释:“你要是这么说,那纪元就真的完蛋了。”    “目无师长的名声只会更响亮。”    “到时候就算他的字很好,杜夫子也不会承认。”    李勋在府学时间长,更了解这位杜夫子:“杜夫子书画水平是很厉害的,他平时也引以为傲,可心眼也小,否则也不会这样生气。”    太难了。    为什么这里的夫子,都不能像正荣县夫子那般能理解学生。    就算是李锦,也渐渐感受到这里夫子的不同。    相比正荣县更传统的师生关系,这里的夫子似乎更冷漠一些。    对待学生的态度也是,能学就学,学不成无所谓,别说到点下课了,有时候全凭夫子的心情。    像正荣县的夫子们,下学后,无比勤加读书。    府学的举人夫子,却常常寻花问柳,嘴上说学生务必用功,实际上自己都久久未翻书。    特别是第十堂的夫子,李锦蔡丰岚都觉得,有些夫子甚至不如他们的秀才夫子。    就拿他们今日第一节课的孟子夫子来说。    那夫子就是陈举人。    举人之名响亮,可他也许久没真的读过书了。    可见教学一道,不是功名越高,人越厉害的。    李勋答道:“所以今年岁考,你们务必用功,第一堂到第十堂,能考入前五堂,夫子就会有大进步。到时候才是真的上学了。”    原来是这样。    李勋来的这几年,估计也是自己摸索出来。    出来读书果然不容易。    纪元他们离开的时候,想给李锦他们一些钱,估计以后晚上的饭食都在他家了。    李锦坚决不要:“咱们都是同窗,又一起来读书,白和尚只吃素,更花不了几个钱。”    “你们可比我厉害多了,以后还要向你们请教呢。”    纪元有多厉害,大家能不知道?    跟着他一起读书,比请了个夫子都有用。    李锦出门前,他爹一直交代,务必跟纪元好好学习。    再说,这点饭菜算什么。    可纪元,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