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鱼目混珠 第4节 (第3/3页)
速远离。 他想起去年偶然撞见同窗们课后聚在一起嬉笑,好奇地围过去,听得拉长的一句“粉香汗湿瑶琴转,春逗酥融绵雨膏”,纵是才疏学浅的孟渔也能听出那不是什么好诗,可双腿却挪不动道,将下一句也听了个真真切切。 “浴罢檀郎扪弄处,灵华凉沁紫葡萄……” 不知谁往他手里塞了张画,挤眉弄眼地跟他说是好东西。 孟渔打开来瞧,只见纸上画着两个交缠的小人,姿态亲密无间,羞刹不知风月的少年人。 他慌慌张张把画还给同窗,转过身却猛地见到傅至景不知何时站在他身后,从头到脚噌的一下滚烫,好半天都没敢跟傅至景说话。 当夜回去,孟渔发了一场梦,画中的小人动了起来,他懵懵懂懂走近了瞧却怎么也看不清他们的脸。 而在这个闷热的午后,他躺在傅至景的榻上,又入了同样的梦境。 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 画中人挣扎着生出了骨肉,长出了一张俊挺的脸,缓缓抬眼戏谑般地望着他,薄薄的唇吐出含着热意的两个字,轻而易举地拆穿他彰明较著的心。 是傅至景在唤他,“孟渔。” “九殿下,九殿下?” 打盹的孟渔猛地睁开眼,软垫上盆里的冰块消融了些许,原是已经到了德惠王府。 他从车厢内钻出来,抬头见无云无月漆黑如墨的天际,今夜恐有暴雨。 作者有话说 包傅至景死装的。 第6章 殿外雨声淋漓,金銮殿里肃穆凝重,衡帝百官皆垂首恭敬站立。 傅至景一番铿锵有力的陈词如冷玉敲击青瓷,字字掷地有声,随着他将走私人参案的证据呈至衡帝手中,底下官员或镇定自若,或交头接耳,或战战兢兢,或怕引火上身两股颤颤出了一脑门的汗。 衡帝当即传唤都护府长史到殿前,问他有何话要辩解。 长史自知在劫难逃,一并将罪责认下。 御史大夫上谏,长史与西北地官方走私一案定有品阶更高的官员在其背后为之保驾护航,请衡帝下旨彻查此事,将结党营私者一网打尽,还朝野清朗。 衡帝准奏,命刑部提审长史,三日之内必要断明。 连绵的夏雨急骤匆匆,内监一声声“退朝”有序地传至官列最末尾的官员耳中,雨势几乎小得只剩下朦胧的雾雨,下朝的官员甩了把冷汗,边往外走边窃窃私语。 衡帝年过五旬却迟迟不立储,皇子间看似兄友弟恭,实则明争暗斗,今儿个我参你一本,明儿个我将你一军,朝野上下人心惶惶,皆怕一个不小心就殃及池鱼。 今天不就逮了个四品长史杀鸡儆猴么? 走私案可大可小,但若是皇子掺和其中,必要惹帝怒、失民心。 “傅大人受二殿下提携,这事我看没有那么简单,或许是冲着五殿下来的。” “祸从口出,案子还没审明白,这话你可千万不能往外说。” “我知晓,我知晓。” 两个一把年纪只混了个五品大夫的老朽不敢再妄言,默默住嘴。 在朝野谋事多年的官员尚胆颤心惊,更别谈站在皇子一列最末尾替傅至景捏把汗的孟渔。 他全程噤若寒蝉,生怕多出什么变故,幸而证据确凿,长史百口莫辩。 皇子最忌讳与朝臣结党营私,虽心知肚明皇子们各有走得近些的官员,却不可搬到明面上,纵是孟渔也不可例外,因此等下了朝,他也只是远远地与成事的傅至景对视一眼,便跟着几位兄长走出了长廊。 走远了些,四殿下以拳击掌道:“落到刑部手里,八十八套刑罚都给他来上一遍,不愁从他嘴里撬不出东西。” 七殿下笑说:“四哥不要高兴得太早,说不定他是个硬骨头。” “再硬的骨头能硬得过刑部的手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