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鱼目混珠 第14节 (第2/3页)
会因为一次过错就叫一个能领兵打仗的将军明珠蒙尘。” 傅至景话落方察觉在孟渔面前太过于松懈,以至于说出了如此狂妄之语,幸而孟渔是个敲一下响一下的榆木脑袋,并未发现他话中的逾矩,反倒是十分崇拜地望着他,高兴得连眼睛都弯成月牙。 “这话你不要往外说,更不能告诉刘翊阳。” 孟渔马不停蹄点头,“我知道。” 心底连累刘翊阳的愧疚因此减少些许,叫他整个人都松快了,父皇若仍赏识刘翊阳,那他并非没有官复原职的可能,往后他见了对方,腰板也好挺直些。 “那我舅舅的兵符……” 傅至景打断他,肃然道:“既已是给出去的东西就不要再提。”见孟渔不大明白的神色,补了一句,“顺水推舟的事情而已。” 孟渔还是懵懵的,等和傅至景道别走出吏部好远,脚步才渐渐慢下来。 衡帝在位近三十年,治国有方,手段了得,皇子和臣子能看清的事情他又怎么会被蒙在鼓里,无非是借着二殿下和五殿下的斗争摸清朝廷的局势又顺手收回兵权,他把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放任皇子间为储君之位争个你死我活,自己坐享渔翁之利却还要反过来要求皇子们戚戚具尔,何尝不是深不可测的帝王心。 父皇二字,既是父亲又是君主,至亲至疏,至信至疑。 那日殿前父皇要他和舅舅就三哥一事直抒己见时,到底是真心想要他为三哥求情,还是早就预料到五哥会迁怒刘家,设局让舅舅献上兵符? 分明是和煦的春日,孟渔却觉得比任何一个隆冬都要严寒,叫他顷刻间汗毛竖立。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二月末,春猎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出了京都城,一路草长莺飞,花红柳绿,四个多时辰后,圣驾抵达皇家猎场。 突厥王早已在此等候,携随行的两位王子向衡帝献礼。 孟渔打量着粗犷的突厥王,这人虎背熊腰,满面络腮胡,声如洪钟,两位王子亦人高马大,左右各梳着对折的辫子,头戴虎皮毡帽,右手握拳搭在左胸,微垂首朝衡帝行抚胸礼。 衡国与突厥部落建交已久,两位掌权者互相寒暄一番,前后往搭建好的营帐走去。 远方倏地传来一声马啸,孟渔循声望去,远处的密林冲出一道耀眼的红色身影,来人身姿卓越,头戴同色的银铃圆帽,手上拎着一只肥美的野鸡,朝突厥王的方向大喊着些什么,说的是突厥话,孟渔听不懂。 等马儿就近停下,他才看清是策马的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妙龄少女。 突厥王严厉却不失宠溺地呵斥道:“阿丽雅,不准放肆。”又对众人介绍,“这是本王的小女儿。” 阿丽雅见了这么多生人,一点儿也不怯场,蹦蹦跳跳地来到突厥王面前,先对衡朝的帝王和皇子们行礼,再高高拎起野鸡的脖子大笑道:“阿布,我打着猎物了。” 她的中原话说得很流利,大抵是从小学起的。 京都的大家闺秀自小就被要求要娴静文雅,孟渔极少见如此明媚的女子,跟众人一样被她逗笑,与此同时他无端端地想到塔塔尔诺布,他到京都时应当也是这般年纪,也会和阿丽雅一样的开朗吗? 他悄然地看向跟在蒋文凌身旁作侍从打扮的身影,一如既往的阴郁。 大家都在看她,阿丽雅便大胆地一个个回望衡国的皇子们,孟渔对上她的目光,颔首对她一笑。 他跟在蒋文峥身旁,听二哥道:“听说此次春猎王爷有意为小公主择婿,你若不想被她瞧上,便不要对她笑。” 孟渔咧着的嘴一下子就收了回去,惊慌地说:“诸位哥哥都比我要强,怎么也轮不着我吧?” 蒋文峥哭笑不得,“你太妄自菲薄了。” 离得近些的四哥也搭腔,“十二弟还小不算他,我们兄弟几个就你和五弟没有婚配,倘若让五弟捡了这个便宜我心有不甘,九弟,我看这小公主可爱伶俐,跟你倒是般配。” 孟渔彻底笑不出来了,求助地望向蒋文峥,二哥温润一笑,“好了,别吓唬九弟了,姻缘一事天注定,你可千万别学人乱点鸳鸯谱,再者这话要是传出去有损小公主的名声,以后不要再说了。” 因着四殿下的玩笑话,露天宴席时孟渔连看都不敢看阿丽雅一眼,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