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九章:法不容情  (第2/2页)
都开始人人自危了。    一些原来与殷家交好的世家,也开始有意无意的和殷家断绝一切关系。    经过两日的酝酿,殷家也逐渐明白了现在自身的处境。    孤立无援。    这还真是大难临头鸟自飞。    之前的那些盟友们,思虑再三,决定还是不掺和殷家的事了。    朝廷以雷霆手段,轻而易举杀了殷天宇,这就足以说明,朝廷完全有能力有手段对付世家。    想到这一点,傻子才会在这个时候,帮助殷家。    不趁机踩他们一脚,就算是客气的了。    只有置身事外,才能让家族安然无恙。    失去了盟友的殷家,虽然还没有到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地步,但是基本上,也是处于一种受人不待见的状态了。    目前殷家的一众领头人物,都很着急,想要寻求自救,可是上天无门下地无路。    宣政殿。    赢渊宣来俊臣来殿觐见。    等他来到以后,赢渊面无表情道:“殷家的事情,你都知道了吧?”    来俊臣点了点头,作揖道:“在前日就已经知道,似乎各地都在传闻,是君上对殷家动的手。”    “这不是传闻,是事实。”    顿了顿,赢渊继续说道:“寡人想要灭掉殷家,已经不是一时半刻了,但是灭掉殷家一事,还不能让天下百姓明面上知道是寡人所灭。否则,民间只怕多有微词,不利于寡人更好的治理国家。”    来俊臣颔首。    他知道君上的意思。    一旦大张旗鼓的灭掉殷家,就算是能够按上一个满门抄斩的罪名,将这件事化为理所应当,民间以及各大世家,也都会背主离心。    甚至一旦情况严重,还会让朝廷内部陷入动荡。    如今的秦国,显而易见,并不适合经历这么一番折腾。    不符合现在的国策方针。    为了将灭掉殷家一事的影响力最小化,只有神不知鬼不觉。    锦衣卫,作为赢渊手中最为锋利的一把刀子,去完成这项任务,是再合适不过了。    “殷坤什么时候开始离京的?”    赢渊问道。    来俊臣抱拳答道:“回君上,昨日天黑之前。”    赢渊点了点头,“追上他,需要多久?”    来俊臣道:“快马加鞭,一日足矣。”    赢渊平淡道:“好,追上他,然后杀了他。这件事情,只有你们锦衣卫去做,寡人才会放心,毕竟,殷家树大根深,谁又能够知道,他们在军中以及朝堂之上,安插了多少自己人?”    来俊臣闻声一愣。    他早就猜到今日君上叫自己前来的目的。    但是一介太尉,说杀就杀,这听起来,还是有些骇人听闻。    更何况,殷坤现在虽然不是太尉了,但毕竟还是有功之身。    全国的老百姓们都知道,殷坤与国君合谋,唱了一出很大的戏,卧薪尝胆,九死一生,将假情报传给魏军,最后,才换来了秦军的大破袭,大胜利。    事实上,当初要不是利用殷坤,采取反间之计,只怕最终失败的,将会是秦国。    但是这件事情,赢渊即使是说出来,也没什么意义。    而且,不能经由自己的口说出来。    否则,就坐实了朝廷想要收拾有功之臣的想法。    大争之世,首要一点,就是要先争民心。    殷家势力庞大,乃是秦国境内数一数二的大家族,一旦殷家垮台,势必会影响到很多百姓,一些殷家所做的生意,比如猪肉、丝绸、茶叶等,价格也会水涨船高。    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秦国。    一旦让百姓们知道,殷家全族被灭,是朝廷的旨意,只怕会失去部分民心。    他们会感觉,这个朝廷,是残暴的、黑暗的、不讲理的。    不用指望他们这些老百姓们会理解朝廷的做法,他们只注重当前,看不到未来。    当然,对于赢渊来说,灭掉殷家后的第一步动作,肯定是要去安抚百姓。    话说回来,如果赢渊慢慢对殷家布局,悄无声息的将殷家带往犯罪的地步,或者是逐渐挖掘一些殷家的罪证,或许就不用锦衣卫出手,三法司就会针对殷家,甚至出动军队剿灭殷家,也不会有人说什么,更别说是阻拦了。    可这样一来,又不知耽误多少时间。    殷家也不是一个稳定的因素,谁知道他们会在这段时间,做出什么事情?    对于一国之君来说,一个超级大的世家,做什么都不过分,只要能够给朝廷足够多的银子,但是,涉及到通敌卖国这一块,无论是何等超然的势力,都必须去死,否则国不将国。    赢渊也不愿去等待时间,索性一劳永逸,送殷家一家老小,全部归西。    大秦律,一人卖国,满门抄斩。    法不容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