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二十七章 儒家的底蕴(为帝国神兽盟主 (第1/2页)
长安城,东大寺。 这是一座很平常的寺庙,香火不旺,在长安城内偏安一隅。 很难说清楚东大寺的具体来历了,但是它一直在这里,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它的存在,也不是所有人都忘记了它的存在。 常来东大寺上香的宾客,都知道东大寺的方丈,博古通今,佛法横溢。 而且还是一个送子观音。 如果香客诚心祈求的话,往往就会感动方丈,过不了多长时间,香客家里的妻子往往就会怀~孕。 按说有这门神通,这个方丈应该在长安城声名远扬才是,但是这名方丈异常低调,往往事先与香客约定,让他们坚决不外传。 所以很长时间过去了,东大寺依然还是如往常一般,不温不火。 这一日,东大寺内异常的宁静。 几个知客僧,不知何故都已经不在了。 清幽的东大寺内,只有两个人,在大殿内盘膝而坐。 一佛一道。 左侧之人和尚妆扮,脖颈之间,有一串巨大的念珠,每一个念珠都有一个小孩的拳头大小。 但是戴在这个和尚身上,却丝毫不显别扭。 此人坦胸露乳,膀大腰圆,却丝毫不惹人讨厌,反而因他的笑口常开,心生好感。 如果用佛家的话来形容的话,此人便如同“弥勒佛”一般。 而右侧的人,一身道袍,仙风道骨,手中一柄拂尘,一看就是方外有道之人。 两人沉默良久,忽然同时叹了一口气。 和尚突然做歌道:“大风卷兮,林木为摧,意苦若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往,苦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 歌声疲惫嘶哑、情深悲慨,好像毕生飘荡,孤独卖艺于街头的歌者,又好似浪迹天捱没有善终的浪子,历经千山万水,心疲力累的回到最后归宿之地,唱出忏悔的悲歌,而岁月洗涤殆尽他曾一度拥有的辉煌。 一个没有辉煌过去的人,是不能唱出如此感情的歌曲的。 不知道这个和尚,曾经有过怎样的过去。 但是单从此歌中,听者就能感受到,昔日~他一定是名动天下、宇内独尊的人物。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返真。载瞻星辰,载歌幽人。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道人幽幽道。 比起和尚来,道人显得更为洒脱,但是语气中也难掩颓唐。 “诸位既然来了,何不现身一见。”道人忽然朗声道。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一道清扬的声音在东大寺内响起,一名青衫文人,潇洒出尘,突兀的出现在了大殿之外。 “长歌门李白,见过两位前辈。”李白拱手道。 和尚和道人的瞳孔同时收缩。 以他们的眼光,自然是察觉到了李白是如何进入东大寺的。 正是因为明了,所以才更加的震惊。 “了不起,真是了不起。居然真的让你们练成了传说中的‘浩然正气’,董仲舒都没有做成的事情,居然在这一代成功了,你们很了不起。”和尚连说了三个了不起。 道人的语气也难掩震惊,却没有看向李白,反而目光转向另一处,道:“既然来了,何不一起出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