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之军事基地_七百四十.野蛮人的胜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七百四十.野蛮人的胜利 (第2/3页)

响起,这些最勇敢的日耳曼战士,如风一般席卷而出!

    冷兵器时代,最残酷的战斗就在这里爆发了......

    日耳曼尼亚人冲了上去,他们中不断有人被罗马人的长矛刺到......但是却有更加多的日耳曼尼亚人毫不畏惧的继续冲上......

    他们靠近了罗马人,然后武器的碰撞传出了巨大的“叮当”声。

    鲜血飞溅,人的生命无情被夺取。卑贱的生命,在这里根本就不值钱,这一点,无论对于罗马人还是日耳曼尼亚人来说都是如此的。

    他们,一方是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而另一方却是以保卫者的面目出现:

    保卫他们的女人、孩子,保卫他们的家园、土地,保卫他们的尊严,还有:

    ——自由!

    没有什么比自由更加珍贵的东西了......

    尽管战场战斗其实和郭云峰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此刻的他却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些。

    也许,他天生就是一名战士......

    说实在的,他本来不太会用剑这种原始的武器,尤其还是双剑,但这却是小灵专门帮他设计的。

    小灵能够准确的判断出每个人在这个时代更加适合实用什么样的武器。比如王维屹用的是短刀和圆盾的组合,而埃丽娜和里希特霍芬则是短剑和圆盾的配合。

    至于郭云峰,小灵很确定他攻强于守,双剑对于他来说是最合适的......

    小灵的判断没有任何错误。

    在第一次夜袭的时候,郭云峰对实用双剑还觉得非常别扭,但随着战斗的继续,他开始渐渐变得适应起来,甚至喜欢起了两把短剑在自己收里的感觉。

    此时,两把短剑在他的手里不断的挥舞着,一条条的人命倒在了他的剑下。

    更加重要的是,由小灵亲自打造的这两柄剑,实在是太犀利了,其材料完全不是这个时代应该存在的。

    罗马人的武器根本无法抵挡......

    每一次的挥动,罗马人手中的长矛会被砍断;每一次的挥动,罗马人手中的盾牌会被击碎;每一次的挥动,罗马人身上的铠甲会被刺穿......

    时间一长,罗马人开始对这个挥舞双剑的野蛮人产生了畏惧的感觉。

    太可怕了,真的太可怕了,似乎没有任何一样武器能够抵挡住他的双剑......

    就算是罗马角斗场最厉害的角斗士出现,只怕在他的剑下也无法存活多长时间......

    而且这个人似乎还永远都不知道疲惫一般,一次次的,不断的在罗马人中来往冲杀着......

    不光是郭云峰,所有的日耳曼尼亚人也都如同疯子一般,根本无视敌人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伤害,我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同样在换取着敌人的鲜血和生命!

    日耳曼尼亚人不断冲击着罗马人的队形,使他们无法的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点也是让罗马人非常不舒服的。

    卡莱尼也是有些大意了......

    在他的设想里,一旦野蛮人看到强大的罗马军团,便根本不会再有任何作战的决心,他们会一哄而散。毕竟,在原野上的正面对决,可绝不是野蛮人的强项,他们更加喜欢在森林或者山谷里进行偷袭。

    所以在进攻的时候,卡莱尼显得非常急躁,并没有投入全部的力量,仅仅是把先期到达战场的三个大队1700直接发起进攻,在卡莱尼的设想里,靠着这1700人已经完全能够取得胜利了。

    但是,现在他被证明是错的了......

    这些野蛮人表现出的战斗决心根本让人难以想象,而且更加可怕的是,野蛮人不光是战斗力惊人,而且他们似乎根本就不畏惧生死。

    他们使用的武器各式各样,标枪、长矛、斧子、石锤,甚至还有从罗马人那里获得的短剑......

    然而,不管什么样的武器到了他们的手里,都能够迅速的被他们所适应,也许他们天生就是战士。

    他们用石锤砸到罗马人,然后再狠狠的朝敌人的脑袋上加上几锤,一直把敌人的脑袋砸得稀烂......有时候,他们会用从罗马人手里夺取的短剑刺进罗马人的身体,然后再拔出来冲向下一个目标......

    他们每一个杀人方式,都让人觉得无比恐怖。他们似乎对敌人的身体有着一种特殊的暴力倾向。

    完全不成人形的尸体,对于他们来说丝毫没有影响,但对于罗马士兵心理上带来的震撼却实在是太强大了......

    1700人的队形已经被冲乱了,而这个时候的卡莱尼却束手无策。

    后备兵力还没有到达战场,如果卡莱尼能够再等一等,等到全部军团到达后再发起进攻,战况便会完全倒向罗马人这一边。

    但是很可惜的是,卡莱尼却并没有这么做......现在后悔也都来不及了......

    罗马人处在了混乱中,日耳曼尼亚人开始逐渐把握住了战场的主动权。

    撤退成了卡莱尼最好的选择,但他却无法下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