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知青去种地_穿成知青去种地 第3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穿成知青去种地 第33节 (第1/2页)

    庄清梵暗暗记了下来。

    粮食,生产队里给的奖励。

    腊肉,鸡蛋。都是上次出院回来后人家送的,他们根本不用掏钱。

    青菜自产。

    也就豆腐花了几毛钱。这钱会从他们平常的伙食费里面扣。

    “花费不少,但挺值得。”庄清梵肯定道。

    这些花费都是因为要照顾他们之前受过伤。否则以姜棉这么会打算的人,是不可能请人来干活的。

    “那必须的。”姜棉也没谦虚。

    等秋收的时候,他们就会知道,这有多值得。

    地弄好了,姜棉开始计划种什么,怎么种。

    在双抢开始之前,必须把一部分地种上。

    第二天大家照常上工。

    姜棉和楚婴已经恢复,倒不用担心。

    庄清梵和谢东和则要尽量刚刚愈合的地方使用过当。

    所以他们两个分开干活,手受伤的就挑担。脚受过伤的就用手干活。

    拔花生的时候,谢东和的主要工作是在地里拔,庄清梵则负责把剥离好的花生挑回去。

    两个女同志则是剥离花生的主力。姜棉偶尔也会客串一下谢东和的工作。

    拔完花生紧接着种红薯。

    期间,姜棉和小伙伴们抓住午饭和晚饭的空闲时间,在开荒地里种上了花生和玉米。

    都是姜棉从空间里面拿出来的了良种。

    这些都是姜棉为末世的到来而做的准备。

    她当时选择种子的标准:第一,必须是高产;第二,必须可以留种。

    虽然他有部分种子也选择杂交高产的,但每一个种类,都必保有一些当前最优良的常规种子。

    幸亏当时的周密考虑,否则现在也没办法把杂交种子拿出来用。她就只能望地兴叹了。

    等红薯种完,双抢开始了。

    四个小伙伴仍然是一组。

    姜棉头一天晚上把绿豆泡上。第二天早上一大早就开始熬绿豆水。绿豆水放凉,装在竹筒里。

    出门时塞进布兜里带走。

    下地前,两位女同志对两位男同志那是千叮万嘱。

    “你们俩就慢慢割,做做样子就行了。养好伤才是最重要的。万一落下病根。以后就会很麻烦。所以,千万别逞能。”姜棉说这话是很认真的。

    上辈子的最后几年,她在老家陪着父亲,见过太多的老人,手脚或是腰背在年轻的时候受过伤,到了年老各种疼痛就出现在曾经受伤的地方。

    所谓伤筋动骨一百天,如果不是现在这样的社会形势,姜棉都不想让他们参加双抢,劳动强度太大了。

    凡事从理性出发,从长远考虑,没有那么的一腔热血。也许这就是她跟这个时代没有融合的地方。

    “阿棉说得对,身体最重要。而且咱们也不缺这点工分。”楚婴也很认同姜棉的做法。

    大家同一个锅里吃饭了那么久,对彼此的经济背景也算是有个大概了解。

    谢东和笑着说:“两位女同志真贴心啊,让我想马上就下田大挥镰刀三百下。”

    楚婴瞪他一眼:“我说正经的。”

    姜棉跟庄清梵对视了一下,意会地相□□点头。

    大家一字排开,一人一把镰刀,嚯嚯向稻田。

    割了一会儿,谢东和看着割倒的稻谷已经倒下了一大片,便放下镰刀,开始捆稻。

    这工作比较适合他。费手一点。但没那么废腿。

    当他忙不过来的时候,庄清梵就停下来帮他搬稻。

    就是他们几个商量出来的合作方式。尽量让庄清梵的手少费一点,同时减轻谢东和脚的负担。

    他们带了一块油布,捆稻时把它放在下面垫着,脱落的谷子就落在油布上,不会掉在地上浪费掉。

    哪位小伙伴要是累了,就抓起两把事先捆好的草,垫在油布下面,人就可以坐在油布上面休息一下。

    整片田野估计也就他们这么干了。

    但也没人说什么,李国祥的宗旨就是多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