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穿成知青去种地 第71节 (第1/2页)
姜棉只是“哦”了一声。这又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每年都有知青下乡,听说直到1978年才结束,他们去年刚来的时候也是新知青。 不过今年知青下乡的时间节点比他们去年迟了一些。 “这新知青里有一位女的是谢东和的亲戚。”楚婴有点担心地说,“她听说谢东和没有在知青点住,而且还跟去年下乡的知青搭伙一起吃饭了,就嚷着她也要和谢东和一起吃饭。” 这背后给新知青传话的人,说话的角度找得很刁钻呐。 不过只要不是直接扯到她的身上来,就和她无关。 “如果谢东和愿意出去跟她搭伙,我也无所谓。” 楚婴摇摇头道:“谢东和那个好吃鬼,才不会自己出去呢。” 姜棉:“那他就把事情摆平。” 她这里不是谁想加入,就能加的。 当初不管是楚婴还是后面的谢东和跟庄清梵,都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考察过人品和性格,才同意搭伙的。 而且她觉得现在四个人是刚刚好。无论是工作的分配,还是相互之间的配合,已经磨合好了,突然再来一个人的,之前所有的节奏都要打乱。 而且他们还有那么多秘密呢。多一个人就多一份泄密的风险。 一般情况下,他们四个是不会相互背叛的。因为他们现在拥有的和曾经享受过的一切,都是他们一起参与去获得的,休戚相关。 刚来的人就不一定了。 谢东和平时看着嘻嘻哈哈,一副不成熟的样子。但是姜棉相信,他是个心里有谱的人。 当天中午吃饭的时候,谢东和来了。 姜棉看了看他的脸色,和平时没什么不同,也就什么都没问,照常上菜吃饭。 等大伙儿都吃饱了,楚婴也把碗筷收走了,谢东和才慢悠悠地说:“今天来了几个新知青,其中有一个女的,叫沈艳,是我二婶娘家那边的亲戚。人有点…” 其实谢东和也很无奈,他跟那个女的根本就不熟,也就过年的时候她过他们家看他二婶,见过几次。 听他堂弟说,你们外公家的几个子女中,就生了一个孙女,平常长辈都宠着她,平辈让着她。 养成了一副天下我最大的性子。 他想了半天,找不到形容词了,最后说:“她思维跟一般人不一样,有点自以为是吧,你们以后要是碰上她,如果她说一些不正常的话,或是有什么无理的要求,别管她就是……” 哦。原来是极品亲戚。谁家没几个呢? 姜棉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不料第二天,她就被人拦路了。 新知青到来的第二天,他们这些老知青照常上工,新来的知青依旧放一天假给他们处理各种杂事。 上午,姜棉除了半天草,照常先回去做午饭。 刚一进村,就看见路边站着两位面生的年轻女孩,原本她们是站在路旁的树荫下的,见到她,就走到路中央。 姜棉转头看了看左右前后。 除了前面的这两位女孩,周围就只有她一个人。 她的心里有了个大概的猜测,不动声色,继续向前走。 见她这样,其中一个女孩子急了,大声叫道:“你给我站住!” 同时她的人也走了过来,把姜棉的去路给挡住了。 姜棉抬眼打量了她一下,扎着两根小辫子,身穿一条白色的连衣裙,看着像是的确良布料。看来家境不错,被养得这么单蠢。 “你是在跟我说话吗?” 那女孩下巴一翘,“你是不是叫姜棉,就那个跟东和哥搭伙的那位女知青?” 姜棉:“我是姜棉。请你把路让开。” 女孩仿佛没有听见她说的话,依然语气嚣张地自说自话,“我告诉你,我叫沈艳,和东和哥是亲戚,他在哪里吃饭,我就在哪里吃饭。从明天开始,你要做我的饭。要是我吃高兴了,不会亏待你的。” 姜棉有点无奈,谢东和哪里找的这么一个亲戚,简直就是中二期晚癌患者。 在70年代,也有这种人?都惯成这样子了,还敢让她下乡? 尽管她有可能听不进去,但是该说的姜棉还是要说清楚的。 “我不是你的父母。我跟你没有任何关系,不会管你在哪里吃饭。我和谢东和,是平等自愿搭伙关系。所以,你该找谁找谁。现在,请你把路让开。” “你还没说好呢,就敢走?给我拉住她。” 女孩儿见姜棉要避开她,想走到路的另一边去,就急了,自己上手就去拉姜棉,还招呼她的同伴过来帮忙。 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