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穿成知青去种地 第74节 (第1/2页)
打卡 撒花 估计是那个新来的知青,便宜亲戚 按爪 盐水鸭做好了很香,特别费饭o(n_n)o哈哈~ 加油加油加油 -完- 第67章 引起主意 · [ 天天在外面跑的鸭子,又正下蛋,肥肉本来就不多,加上盐一销,就算是夏天,吃起来一点也不腻。 ] 天天在外面跑的鸭子,又正下蛋,肥肉本来就不多,加上盐一销,就算是夏天,吃起来一点也不腻。 配着爽口的拍黄瓜,四个20岁左右的年轻人,一顿就把一个半的鸭子都吃完了。 还剩下一只,谢东和说:“这个留明天吃吧。” 楚婴也不舍得送给别人,她还没吃够呢。但这种天气,又怕坏掉,就去看姜棉:“能放到明天吗?” 庄清梵找了个盆把它装了起来,放进篮子里,然后说道:“我把它放水井里吊着,不会坏。” 行,看来再做三个,也不一定够吃。以后可以考虑多做两次。 他们几个在姜棉这里,杀了鸭子,就做成好吃的。也是因为他们手里的东西比较多,杀了几只鸭子,又没有被带走,做熟之后还是吃到自己肚子里。 所以并没有什么可伤心的。 他们在这边吃吃喝喝,过得很是开心的同时,并不知道外面已经有些腥风血雨。 第二天,他们出去上工的时候,才听说昨天别人家的事儿。 可能因为革委会的人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下来了,大家的胆子也大了起来。 昨天被查时,有好几家养的鸭子都超出了限制,都是趁着革委会下手抓走之前,自己先把鸭子给收拾了。 有姜棉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在眼前示范,那些已经被“割过尾巴”的人家,恨不得把之前的鸭子都讨回来。快在锅边的肉都要飞走了,哪有不跟着学的道理。 姜棉做的事儿能被学的这么快,跟这里的房屋布局也有关系。 铃木生产队的房子造得比较规范,一共分为三排,五奶奶的房子是在最上面的一排的最后一家。 那些人从西面进村,到了五奶奶这里,刚好走完第一排。 后面还有两排人家等着他们去查。 当时那些人进来的时候,后面跟着好几个看热闹的小孩儿。看见了姜棉这前所没见的操作,自然就有人跑出去报信。 超了限制的人家自然有样学样。 以至于昨天那帮人在铃木生产队几乎是“颗粒无收”。 楚婴听了有点担忧,“那些人会不会因此记恨阿棉啊?” 毕竟这个头是由姜棉开的。 谢东和想了想道:“这可说不好。如果他们真的是想借这样的机会捞好处的话,就有可能。如果不是,应该就不会。” 姜棉倒是觉得无所谓,心有邪念的人,不管你怎么表现都会有可能得罪他。 反正她一贯的宗旨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最多就是把后院的保密措施再加固一些。 而且那些人也蹦达不了多久。 在姜棉和小伙伴们把麦地翻过一遍,重新种下玉米之后,双抢开始了。 姜棉拿出来的那些种子,生产周期比本地原先的种子要短一些。姜棉换给生产队的种子,不足以种完所有的地。 铃木生产队这一季的庄稼里,有两种种子。这样就给社员们在双抢时有了一点时间缓冲。虽然也要抢收抢种,但起码不用怕有些庄稼太熟了,收割不及,会烂在地里。 花生是最先收的。收完花生接着种玉米。 其实收花生还不算是真正的双抢开始。割稻谷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紧张。 姜棉小时候也是下过地的。 在她的记忆里,家里能种水稻的有五六亩地。她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和父母三个人,收谷子他们三个人,一天可以完成将近一亩地。包括割稻打稻,然后把谷子运回家。 只有他们三个人和家里的一头牛。牛能拉车,所以谷子不用挑。 收割水稻,他们家用一个星期左右就能全部完成。 虽然说是有打稻机,但都是人工操作。 插秧的时候基本上靠得也是人工,一天也能插完一亩地。而且就她的感觉来看。她的一家人并没有把力气用尽。都是用了八九分而已。 一家四口人,她弟弟要放牛或者做晚饭,是没办法下地的。 以前她是想不明白,为什么父亲说生产队时代一天一年到头都有活干。 等她下了乡,终于明白了几分。 人都是有惰性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高尚分子,更多数的人都有利己思想,虽然他们自己不知道,但会利用本能来行事。 出不出力都拿一样的报酬,为什么要拼命出力呢,特别是站你旁边的还有人在挥一下锄头歇三下的时候。 然后你拿我做参照物,我拿他做参照物。最后大家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