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满唐华彩 第494节 (第1/2页)
“孩儿是说,待哥舒翰、阿布思、安禄山等边将归京叙功,他们皆阿爷一手提携,到时自可一扫朝堂上这些小人,阿爷何必自降身价,与一竖子过招?” “哥舒翰、阿布思、安禄山听我的,他们听你的吗?!”李林甫被气得不轻,几乎又要拿物件砸李岫,道:“等我致仕了,还得保着你的平安吗?!” 李岫不由羞愧,后悔自己多嘴,自取其辱。 李林甫失望地摇了摇头,道:“薛白一竖子,若是早年间随手就能除掉,如今笼络他,为了谁来?” 父子二人还在商议几个节度使归京叙功一事,吏部侍郎苗晋卿却赶到了。 “右相,有诏令到了吏部,迁了几个官员!” 李林甫闻言,不易察觉地吁了一口气,心知与女儿的一番长谈是有必要的。 李岫接过那抄录的文书一看,却是变了脸色。 与薛白甫一交手,他连自己输在何处都没明白…… *** 西市。 “衔蝉奴,衔蝉奴。” 长安县衙的差役牛栓嘴里唤着猫的名字,走过小巷,转头一看,不知何时,县尉已经不知走到哪里去了。 不远处,一座酒楼的雅间里,杨国忠正端着酒杯站在窗边看着这一幕。 之后门被推开,薛白走了进来。 “还找猫呢?”杨国忠笑道,“不如到和政郡主的闺房找找,也许有所收获?” “试探圣人的反应罢了。”薛白懒得与他开无聊的玩笑,直接进入正题,道:“若圣人不在意此事,我们这次可以与李泌联手。” “那可是东宫的人。”杨国忠很警惕,道:“一旦扯上东宫,你我在此见面,就有可能成了韦坚、皇甫惟明。” “你高看我了,也高看了自己。” “陈希烈来了。”杨国忠看向窗外,讥道:“堂堂宰执,还真偷偷到此来与我们会面。” “为了权力。” 陈希烈穿着紫袍时没什么威严,今日穿着一身普通的襕袍反而衬出了老而儒雅的官气。 他一进雅间,目光便打量着薛白,之后抚须笑道:“薛郎好手段啊。” “我升官了?” “连老夫也不明白,你每日只在为和政郡主找猫,竟迁官了。”陈希烈道,“诏书才到中书门下,老夫刚副署过,明日便会宣读。” “监察御史?” “不错。” 杨国忠亦是大为讶异,问道:“如何做到的?圣人同意给你迁官,可见亦对我息怒了?” 薛白笑了笑,知道是李泌在其中起了作用。 众多盟友之中,李泌才是真正能做事之人,一出手就消解了圣人有可能产生的顾虑。 因为王焊谋逆案,薛白功劳是少的,做的更多的是指证安禄山,这其实让李隆基厌烦,不太想给薛白迁官。 反而是找猫这件事,证明了东宫是想笼络薛白,可还没找到办法,进而证明了薛白没有与东宫勾结。那么,指证安禄山对也好、错也罢,只是出自一腔热血。 这是一个年轻的臣子直接对圣人表达的忠诚正直,没有因为年轻就倾向于储君。圣人只要心情好了,随手就能迁他的官,同时也是让薛白别再找猫,别再丢人现眼了。 “这只是圣人对我的肯定,岂能说是对你息怒了?”薛白道,“唯有你谋到京兆府一职,方可证明你重得圣心了。” 杨国忠点点头,心里其实被薛白震慑到了。 须知,他是狠狠巴结着李林甫才得以升迁的,薛白竟是屡次在与李林甫抗衡的情况下迁官。 此事坚定了他与薛白联合的决心,他亦直率,不藏着掖着,道:“今日来,我们得定下章程,合力扳倒哥奴。” 陈希烈是初次与杨国忠就此事相谈,矜持地笑了笑,抚须不语。 杨国忠看了薛白一眼,当先许诺,道:“一旦事成,陈公任中书令,由我任门下侍中,如何?” 这不是江湖帮派抢地盘,本不该如此粗鲁地分配利益,但杨国忠就是个无赖,也说不出别的来,陈希烈有些难为情,末了,淡淡点点头。 薛白道:“再拉拢张垍,举荐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如何?” 陈希烈抚须的手才放下又重新捻须,杨国忠则是皱了皱眉,两人皆不语,显得有些不情愿。 但他们也知道,李林甫如日中天,不好对付,确实需有助力。另外,薛白才刚刚迁官,圣眷正浓,哪怕只为给他面子也不好拒绝。 “如此,甚好。”陈希烈道。 “甚好。”杨国忠敷衍了一句。 “那此事便谈定了,接着议如何扳倒哥奴。” 杨国忠竟真有见解,他对自己的处境不敢下判断,对旁人的缺点却看得很清楚,道:“我想过了,哥奴这些年嫉贤妒能,手下已没有几个可用的人才,王鉷这一死,他很难再征纳足够的钱宝,早晚要被圣人厌弃。” 此事上,他确有发言权。 薛白亦认同此理,李隆基这些年宴饮、赏赐出手阔绰,早已养成习惯。 他愈发意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