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满唐华彩 第521节 (第1/2页)
与此同时,在南下往蓝关的道路上,正有两拨人在厮杀。 “遇到山贼了!快去唤蓝关守军……” “噗。” 乔二娃蒙着脸,双手持着长柄陌刀狠狠劈下,将一名大汉劈倒在地。 他原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户,如今却已能面无表情地杀人。 不难,仗着人多且有武器,只要听着头领安排,保持纪律就可以。 “补刀,别留活口!” “把他们的财物衣服全剥下来带走!” 一行人指挥有序,动作迅速,很快隐入了山林。 就在次日,从死者身上剥下来的物件已经送到了长安城。 …… 长安城。 杜妗拿起一枚刻着火焰的奇怪牌符看了一会,收了起来。 “传出流言,说安禄山派人把薛白杀了。” 杜媗道:“有用吗?只怕他们不会信。” “阿姐是说圣人与哥奴不信?” “是。” “不需要他们信。”杜妗道:“只要能闹出声势就好,我们要的已不是圣眷,而是名望。消息传开,以后每一个讨厌安禄山的人,都会倾向于薛白,这就是众望所归。” 说话间,达奚盈盈匆匆赶来。 “何事?” “圣人诏告天下,兆庶皆安、边疆宁静,迫于万方之请,难为多士之心,今载十一月封禅西岳。” “知道了,去查具体的。” “喏。” 达奚盈盈走后,杜家姐妹对视了一眼,杜媗忧虑道:“若是如此,只怕圣人更是不会承认南诏有变了。” 杜妗讥笑道:“正是如此,到时更能让他下不来台。” *** 华阴县。 县城内外正是热闹非凡,举目看去,到处都能看到推着独轮车运送物资的商旅、民夫。 薛白与李白没有入城,在城外的小酒肆坐着,等刁丙去打听回来。 “郎君,华阴县没有客舍了。” 李白问道:“为何?” “听说圣人要封禅西岳,此事筹备了数年了,元月,朝中大臣接连劝谏,许多人已提前得了消息。希望能借着此事谋个出身。” “谋个出身?” 李白喃喃了一句,抬头看向天空,仿佛遥思着他待诏翰林的那段时光。 末了,意兴阑珊地摇了摇头。 但不等薛白想安慰他,他已笑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蓝田驿得三郎这一句诗,平生大慰啊。” 薛白其实早记成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直挂云帆济沧海”,倒没想到醉后反倒能把原句念出来。 李白忽然豪气顿生,道:“那夜我耍了赖,用了一首旧诗,今日你我也不必去住驿舍了,就在这酒肆欢饮达旦,继续以酒佐诗,如何?” 薛白已玩不起了,酒量与诗才都不行。 他转头看向远处那高高的山峦,道:“不到华阴县了,直接登华山,太白兄可有雅兴。” “舍命陪君子。” 两人都不是娇生惯养的,遂打算趁着天还没黑,先登华山。夜里看能否在山中寻一道观,或干脆野宿。 李白从年轻时就仗剑去国,游历天下,登山非常有经验,他曾来过华山,路上便随意地说起一些经历。 他聊一座名山,不仅以天马行空的想象给它添上一抹瑰丽色彩,说的更是他的一众好友,以及一首首的诗词。 从华山聊到峨嵋山,讲的是“峨眉山月半轮秋”的风景,而他思念友人,便会在夜里直接乘舟去寻访…… 薛白正听得津津有味,前方忽然有一队人抬着十余口棺材路过,挡住了去路。 队伍中,竟还能看到一个绿袍官员,想必是华阴县令。 李白大为好奇,拉过路人便问道:“出了何事?县令抬棺,死了许多大人物不成?” 连问这句话之时,他的姿态都十分潇洒,多少有些不妥。 好在并未死人。 “圣人下诏封禅西岳了!县尊在做准备呢。” 薛白问道:“县令要死谏圣人不成?” “那哪能啊?这可是让全县受益的大好事,郎君你想,到时满朝文武都要随御驾前来,华山路可不好走,万一死了几个朝廷重臣,县令一时半会找不到棺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