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满唐华彩 第900节 (第1/3页)
他仿佛能看到长安城在大火中熊熊燃烧,烧毁了他那些年的冤屈与不安。 然而,那信使却是双手捧上一封卷轴,道:“殿下,长安来旨,封殿下为朔方节度使……广平王请示殿下,如何应对?” “你说什么?” 李亨大为诧异,全没想到兄长会有如此招术,这让他有些措手不及,干脆问道:“长安城还在?” “据陈希烈所言,长安固若金汤,陛下召宫人们回京服侍。” “假的!”李亨武断应道。 他接过信仔细看了,怒而将它撕成碎片,同时也冷静下来,知道李琮这一手,目的不在于真的请他回去勤王,而是拉拢边镇人心,让人们相信圣人还在长安。 “告诉李俶,务必封锁消息,绝不可让陈希烈传旨一事为旁人所知!” *** 过了数日,封常清依旧还在灵武等候,心中愈发焦急。 他与诸人一起劝忠王登基,忠王接连都拒绝,终于,这日将是第五次劝进,想必忠王该答应了。 然后会有封赏,接着终于可以整军东征了。 可封常清却想到,怛罗斯之败以后,高仙芝若不是主动承担,回朝解释,而是找個人承担罪任,比如他,那也许在潼关被斩首的就是他,而他如今的封赏原本都是高仙芝的。 带着这种强烈的遗憾,天还未亮,他已醒了过来,再次登上城楼,眺望远处的河山。 天明时,几骑安西军骑兵赶到了灵武,与一些商旅、游侠、忠义之士一起候在城门外,等待进城。 不知因何事,开城门时,守门的士卒没有放人们进城,而是盘查起来,理由是担心有胡逆的细作。封常清遂出面,才让他的士卒进了城。 “节帅。” 赶上前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高大沉毅,面容黝黑,竟是当年那文质彬彬的进士岑参。 岑参如今已是北庭节度判官,正是在封常清麾下,与之十分相熟,带着莞尔之意,道:“节帅走得好快,李将军还未到武威,节帅已到灵武了。” “有甚快的。”封常清指了指自己的跛脚,马上问起他最关心的问题道:“大军回师的路上,可有抢掳百姓?” 他是节度使里少有的出身贫贱之人,最是知晓百姓不易,分外关心军纪问题。 “节帅放心,你一离开,李将军就割臂与诸将约定,大军过处,秋毫不犯。” “那就好,随我去劝进吧。” “劝进?”岑参大为讶然。 封常清点点头,抬头看看天色,喃喃道:“变天了啊。” 他将在灵武听说的诸事说了。 岑参听过,思忖了好一会,压低了声音道:“节帅,我在路上听说了一些消息。圣人已回了长安,并遣陈希烈为使,至朔方传旨……” 消息一出,封常清很是诧异、不解,自语道:“这是如何回事?” 二人谈论了一会儿,杜鸿渐从城中赶来。 “封节帅,怎还在此?今日劝进务必说服殿下,快过去吧。” *** “殿下,消息只怕是封锁不住。从长安来的不仅有使节,还有散布消息的细作。” 李辅国俯着身,附耳对李亨嘀咕道:“今日,封常清放了一批人进城,恐怕是,已经知晓了。” “我若登基,李琮一定会指责我篡位,伱说,天下几人信他?”李亨问出了他目前最大的顾虑。 李辅国脸色为难,迟疑了一会,道:“奴婢实话实说?” “说。” “若长安城还在,恐天下人更信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