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满唐华彩 第987节 (第1/2页)
“说来就话长了。”薛白道:“我们若不能处置好叛军,往后各节度使尾大不掉,难保没有人把燕云十六州割让出去向契丹借兵。伱看,卖国以谋私利,李亨开了个头,大唐如何会好?” 李泌每听到薛白这样诋毁李亨,都是默然不语。 “万一再让吐蕃控制了河西走廊,大唐失了安西、北庭,疆域岂不就只有这么一点儿大了?” 薛白终于把李泌的目光吸引到了他的地图上,他用手指划了个圈,又道:“这就是我推演的北宋疆域……当然,家言不可信,胡乱杜撰罢了。” 李泌面容依旧平静,但还是忍不住,抬手在地图上指点了几下。 “往下推演,失了河东、河北道诸郡,则无法遏制草原诸部,失牧马之地,失长城之险,失燕山、太行山之屏障,早晚必失中原。” “所以,与你说了那宋室南渡的故事。” “胡乱杜撰?” “用心杜撰。”薛白道,“好了,闲话少叙,猜猜我打算如何平史思明?彻底平安史之乱。” 他加重语气,补了后面的那一句话。这很重要,否则他潜意识里就会认为平定史思明很简单,此人在原本的历史上就被平定了。可事实上不是,那只是绥靖。 薛白不打算绥靖。 这种决心,李泌能从他眼神中感受到。 于是,李泌随手点了点地图上的一个地方,云淡风轻地道:“是吗?” “不愧是长源兄啊。”薛白问道:“你觉得,可行否?” “你派谁去?” “还能是谁?”薛白道:“当然是最擅长千里奔袭的大将。” 李泌点点头,目光移到了地图上的黄河一线,沉吟道:“前提是,得要守住长安不败退。” 薛白问道:“你觉得难吗?” 李泌反问道:“我们能正面拼吗?大唐承受得了这样的损失吗?各方将领、各地官员承受得了吗?” 薛白不答。 李泌道:“当时我向忠王献策,便言叛军势大,粮草充沛,士气旺盛,且都是边防劲旅,擅野战,擅速战。若与之当面交锋,非智者所为。今朝廷虽有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然若决战必有损伤。兵力一旦大损,则朝廷威望不足以震慑各镇官将。万一有败,洛阳地势难以固守,东都再失,定教天下人心动荡……” 这都是李隆基种下的恶果,潼关险固却失了一次,天子出奔。导致第二次再有叛军南下,军心士气的承受力就低很多,唐军更输不起,输不起就会不敢打,不敢打就更容易打不赢。 就好比,一把榔头,头柄与铁块之间敲开了一次,哪怕接起来,下次再敲就更容易脱开,用的人也不敢再使大力。 再者说,即使能打败史思明,若需要折损太多的兵力,也不是薛白所愿。 “长源兄可有计策教我?” “不可使史思明渡黄河,贼军若至河南,则洛阳军民必惊恐,难以守卫;当命郭子仪兵出常山,断贼军粮道,而郭子仪一旦移师,贼必进上党,故需先败蔡希德。” 说到这里,李泌眉头一动,又想到一事。 “史思明是宿将,不会不防着常山,他甚至还要取太原……如何做呢?” 薛白也是得了李泌提醒,方想到这个问题,思索了一会,忽然灵光一闪,与李泌异口同声地说道:“回纥?” “不错,回纥。” 此前,薛白逼降李亨时,仆固怀恩叛走灵武。当时薛白无暇西顾,只是写了一封信给仆固怀恩晓以大义,回了长安后又让郭子仪派人去招抚。如今,郭子仪派去的人还没有回信。 但他若是史思明,必然会向契丹、回纥,甚至吐蕃借兵,也必会拉拢仆固怀恩。 想到这里,薛白起身便要走,走了两步,却又回来,把他那张地图收好带走。 李泌见状,不由笑道:“我还能泄露军机不成?便是有心,出得去才行。” “李长源,你一介俘虏,还有心开玩笑?” 薛白随口打压了一句,无工夫多谈,匆匆便去了。 李泌独立盘坐,摇头苦笑,原本是打算继续修行,闭上眼,大唐的疆域地图再次浮现了出来。他仿佛能在其中看到流离失所的百姓。 许久,他睁开眼,今日不做功课,转而提笔写着几封信,准备写给朔方军中几个旧识。 写好信,他便坐在那等着,因知道薛白一定会再来。 等着等着,他不免嘟囔了一句。 “道心乱了啊。” *** “我要你与严武、田神功等人驻扎在泾原、凤翔、奉天等地,防范仆固怀恩勾结回纥或吐蕃南下,绝不能让他们进入关中。” 老凉一愣,目光看向薛白,嚅了嚅嘴,竟是稍稍迟疑了一下。 他出身太低,没读过书,如今虽然官位很高,却没信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