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满唐华彩 第990节 (第1/2页)
“真的?” 李琮当即坐起,动作轻盈得好像一个常常被管教、忽然听闻严父要离家的年轻人,恨不得立刻管控朝堂。 “奴婢不敢妄言。”窦文扬道:“雍王只请陛下允他全权平叛,可便宜调度诸将、粮草,允诺不日便誓师东征。” 闻言,李琮迟疑了一下。 虽然现在根本调度不了诸将、粮草,这些权力本就是在薛白手上,但薛白其实是通过中书门下来做的。且在长安收复之后,朝中有不少声音都是在催促薛白交还大权。 现在他若再答应下来,那就是又给了薛白掌权的名义。 “你说,万一他不拖着不平叛,如何是好?”李琮问道,他担心薛白为了不交权而不平叛。 窦文扬道:“如此,郭子仪、李光弼岂能容他?” 李琮依旧犹豫。 窦文扬很能体会圣人的担忧,如果有可能,他也想为圣人把兵权夺回来。可眼下事实就摆在这里,圣人给,权力在薛白手上;圣人不给,权力也还是在薛白手上。 “圣人若有忧虑,奴婢想着……或者可以再给雍王派一个监军,与郭子仪、李光弼等人联络。” 这主意一出,李琮的心态就变了,从觉得亏转化成了觉得赚了,问道:“派谁前往?” 如今他身边不缺心腹宦官,当即,白忠贞就站了出来,道:“奴婢愿为陛下效死!” “好!” 李琮见自己终于有了可用之策、可用之人,十分感怀。 自古成事得先用人,不枉他悉心栽培了这些左膀右臂。 *** “监军吗?” 薛白听了窦文扬的主意,有些好笑。 之前守卫长安、迎战李亨的时候,李琮是什么事都依着他,不曾像这般提条件。眼下无非是史思明还没打到潼关,局面显得不那么迫在眉睫,自然就想多作试探。 薛白虽有反制李琮的办法,可眼下重要的还是平定叛乱。一个宦官跟在身边监军,倒不必要为此浪费时间。 “臣谨遵圣谕。”薛白随口领了旨,道:“臣还想点几名朔方军的将领,可否?” 你来我往,这又是交换条件了,李琮也只能答应。 终于,在冬月过去之前,于长安东郊,天子饯行,雍王誓师,率军东征。 “出征!” “咚!咚!咚!” 三通鼓响,大军起行。 浑瑊换了一身崭新的武袍跨坐在高头大马之上,抬头看去,离他不远处就是雍王的大旗。 他知道自己被雍王看中了,雍王要拉拢他。此事一点都不难猜,像他这样少年成名、精通骑射、武功过人的将领,又在招降仆固怀恩之事上立了大功,当然会被看中。 但赏识他的人很多,知道他志向的人却很少。 他志在为大唐建功立业、登凌烟阁,成为名垂青史的忠臣良将,那当然是效忠于圣人。如今国本已定,雍王却心存谋篡,他反正是很排斥。 且他这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肯定是不会被蛊惑的! 果然,队伍行到潼关,薛白便来找浑瑊搭话,装作是随意聊天的样子,欲行拉拢之实。 才谈了几句,浑瑊当即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薛白听了,似觉好笑,问道:“登凌烟阁……但你可知,最初一批画在凌烟阁上的人,说起来也曾是逆贼。” 第519章 死守汴州 汴州。 此城无山川之险,又是四战之地,地势涣散,并不利于防守。 漫天的风雪之中,一道道黑色的身影出现在了城北,随之引发了城头上的号角声。 “叛军又来了!” 攻城已经持续了许多天,呐喊声中,接连数日未歇的张巡再次登上了城东北方向的角楼,抬着千里镜看去,见到两个方向都有叛军攻来。 北边的敌军打的是“大燕怀王”的旗号,乃是史朝义趁着黄河结冰渡到了南岸,与从胡良渡来的周贽配合,对汴州城形成了夹击之势。 最开始,李光弼让张巡守住汴州城半个月。军令传来时,张巡的部将们都有种被轻视了的感受,问信使知不知道张巡在雍丘守了多久。 张巡并不敢托大,喝止了部将,亲自答复信使一定坚守。 但信使回去之后还是把在汴州听到的那些话语报给了李光弼。李光弼与史思明的主力对峙,正感压力太大,得知张巡的部将如此有信心,遂让张巡坚守,到坚守不住了再向他求援。 汴州城遂陷入了苦战。 此前因贺兰进明等人阻挠,淮南的粮食一直不能送来,如今刚恢复了漕运,李峘送来了第一批粮食,结果周贽就杀到了,纵兵向南去切断张巡的粮道。 张巡打仗最重视后勤补给,眼看被周贽断了粮道,遂把兵士都安排在城南,作出要出去接应李峘的架势。 周贽见状,分兵一半到城南。没想到,张巡竟是亲率勇士,夜袭周贽的城东大营,以炸药炸开了栅栏,纵火烧毁叛军的帐篷、粮秣,以及取火的干柴,也不恋战,在南边的叛军杀到之前就退回了汴州城。 寒冬腊月,叛军士卒们只好再去劈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