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0章 (第1/2页)
刺骨的寒意从暴露在外的肌肤侵入,一路钻进人的心脏深处。 寒冷会影响身体的柔软度。 但迟疑只会让自己的动作变得更加僵硬。 余曜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一刻不停地将左手拇指朝下,右手拇指朝上地握住那片裂缝,就开始了第十段的艰难攀爬。 这个动作很像是左手剑客在拔剑出鞘。 看起来帅气,但对攀岩者本身的核心力量要求极高。 少年的双臂没有交叉,意味着他只能从指腹和手掌的相互作用力中获取平衡。 这样的手势正常只是用来稳定身形,攀登时的推进力必须全权交由双脚来实现。 但现在,余曜的一只脚踩在了冰沙般窸窸窣窣掉渣的青苔面上,借力的可能性就被斩断大半,原本用来维持平衡的手臂只能被迫沦为力量的出发点。 试想一下,什么人能只靠双手在平行于身体方向的竖直抓握力,就将自己送上更高的身位? 这简直比普通的引体向上都难! 普通的引体向上,只需要在手臂和身体连成一线时,依靠手臂、背部和腰腹的肌肉同时向上发力。 但这样的平行方向,就像是人只靠双手抓住面前的一根竖直钢管,就将自己的身体一步步抬起。 正常人垂直方向的臂力也只有三十到六十公斤,光是从力学的角度就几乎不可能实现。 少年唯一能依赖的,只有自己精准的控制力和强大的核心。 还有那只勉强能提供些助力的左脚。 那就必须更注意细节。 不是一处,是每一处的细节。 还有细节中的细节! 余曜全神贯注地把控着自己的身体,把脑海里的所有一切都被彻底清空。 他甚至忘记了自己现在是在近三百米高的悬崖峭壁上。 眼里心里,只有那条深绿色的裂缝。 因为视角原因,他看不见裂缝的深浅和内部的情况,只能凭借自己对裂缝的理解,将手伸进去最合适的深浅。 这很考验攀岩者的预判能力和心理素质。 余曜的心理素质一向很好。 对黎明之墙线路的预判能力也在前九条线上有了质的飞升,几乎在开始攀登的同时,就在脑海中构建出了眼前线路的立体模型。 他精准无比地踩中了路线左侧,也即是脑海中每一个预判的可能岩点,手上交替前行的动作也分外细腻。 细看来,每一次抬手发力的角度都会有细微的调整。 这是只有内行人才能看出的可怕实力。 连老迈尔斯都忍不住在屏幕外声情并茂地赞叹。 “我最喜欢余的一点就是,他似乎对攀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