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6章 (第1/2页)
说实话,他也是第一次尝试这么光滑的路段,就算心里再跃跃欲试,也不会在第一时间就交付自己身体的全部重心。 这是运动员在赛场上千锤百炼出的敏锐和谨慎。 关键时刻可以取胜,也可以保命。 余曜重新站稳在岩壁上,重新审视着自己即将要挑战的路线。 5.14d,换算成抱石v难度,就是v13。 这个难度在人工岩壁上,说实话,对于余曜而言,只能算是比较难,属于努努力,豁出命,绝对可以征服的难度,还没有抵达金字塔的最顶尖。 但人工岩馆的难度更多在于花样百出的岩点造型和角度距离设计。 自然岩壁呢,简单粗暴,就是一个滑,主打的就是一个没有支撑。 少年打心眼里觉得,后者比前者更加困难一点。 前者重在解题的巧思和线路的规划能力。 后者则是实打实的我全都要。 巧思也好,规划也罢,犹嫌不足,还要从方方面面考验挑战者的平衡、协调和爆发能力。 就像现在这样,一枚指腹大小的岩点,原本单单用手去抓握,都要费九牛二虎之力。 毕竟单指引体向上看起来简单,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出来的。 人工岩壁往往也只能微小到这种地步。 但在横道上,居然才只是一个出发的脚点。 脚指不可能比手指更纤细。 再套上攀岩鞋的硬橡胶外壳,只会显得更加笨重。 即使余曜挑选的攀岩鞋是足尖束成尖尖一点,再弯曲向下的特殊形状,也很难将自己的左脚的拇指球全部放进这个只有一点多厘米的狭小岩窝里。 但横移路线,上半身保持平衡,重心下沉,依靠脚来实现移动的解题方式,是颠扑不破的铁律。 那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或许只有不断尝试,才能找到这条路线真正的突破点。 少年看向那条颜色和质地都跟酋长岩的其他部位完全不同,宛如一条真正腰带的横道路段。 一伸手,就用指腹从上往下地滑过山壁,最终滑停在了一处只有几毫米突起的位置上。 再将手臂打直,放松。 长腿一迈,就抵住了刚刚滑落的岩窝。 少年的肩膀和脚跟同时下沉,就成功把身体的重心压至最低。 这一套动作看似不难,余曜却做得异常缓慢。 只有零点几厘米的手点和脚点,再如何小心也不为过。 余曜沉住气,屏气凝神地在一半身体进入横道之后,一点点地将支持都转移到身体的左侧。 一点,一点,再一点。 控住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