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此战】 (第1/3页)
西域再无敌寇? 这是多么嚣张的一句话,可说得确实十分有道理。 若是匈奴被赶走了,那么西域那里对于大秦来说,也就是一个类似于后花园的地方了。 西域那边丰厚的物产都成为了大秦的囊中之物,只要大秦想要拿走,那么就没有人能够阻挠。 在华夏的古代,无论是秦还是汉,中原沟通西域最大的问题就是匈奴。 一般人的印象里,匈奴占据的是北方的草原,其实并不是这样。 匈奴占据的地方非常的广阔。 秦朝时期,最西边的领土就是夜郎、陕西郡、也就是如今的陕西的大半个省,便是秦最西边的领土了。 而北方呢? 最北边也就是到雁门郡,也就是雁门关所在的地方,那句著名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玉门关。 再往北边就是匈奴所在的地方了。 而西北方向,则是阴山。 匈奴一直占据着阴山这个地方,也就是诗句中著名的「不教胡马度阴山」。 为什么是不叫胡马度阴山,而不是其他的地方呢? 因为此处便是中原王朝最西北的地方了,换而言之就是边疆。 边疆当然不能够让人随意的度过,否则这個国家不就是要面对异族入侵,即将灭亡了? 而汉朝的时候,边疆的地图稍微扩展了一点,但是却并没有扩展太多。 以武威、朔方、乌恒、为分界线,匈奴几乎是将整个大汉给包裹住了,想要去往西域,就必须是经过匈奴所在的地方、 这也是为什么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张骞出去一次,就会被匈奴抓住一次的原因。 因为想要去西域,匈奴的地盘就是毕竟之地。 如今,匈奴被赶走了,赶到了更西北的方向,几乎是朝着欧洲去了,那么通往西域的地方,就再也没有敌人了。 至于西域的一些国家? 那些都不能够与大秦抗衡,甚至只要匈奴一走,他们就没有与大秦抗衡的勇气了。 这就像是大汉时期一样。 汉朝的时候,匈奴被赶走后,西域对待大汉的态度就十分暧昧了,变得亲近无比,甚至张骞数次出使西域都没有空手而归。 而后,丝绸之路更是多年以来绵延不断。 陈珂站在堪舆图前方,看着那一张大大的堪舆图,眼睛中带着的是些许希冀。 “陛下,说起来西域,前一段时间臣已经是和探寻令冯劫一同,将从西域带回来的一些种子都种植下去了。” “一些蔬菜等不适合在这个季节种植,此次种植多数种植的是香料等。” 陈珂说着,不由自主的咽了一口唾沫:“另外就是,臣之前见到了农家的人,农家的几位长老也是决定在大秦安定下来了。” 他的眼睛中带着些许得意之色:“那几位想着等到年后求见陛下,再与陛下表忠心、谈条件。” 说到这里,陈珂的脸上带着打趣:“如今我先把他们的打算告诉了陛下,陛下可不要把我卖了。” 嬴政摇头笑了笑,他指着陈珂说道:“你啊,整天都在想些什么?” 他的眼睛中带着些许傲然:“不必谈条件,只要是不过分的条件,不危害到大秦的条件,朕都可以答应他们。” “大秦想要更加强大,那么粮食便是需要的。” “如今大秦看似安定和平,可北方的问题解决了之后,取而代之的就是西域以及南方的问题。” “再者说,大秦想要发展起来,就必须是有更多的人口。” “怎么样子才能够让大秦的人口增多?” “若是以往六国都在的时候,尚且是可以收容他国的流民,可如今天下民众都是我大秦之人,那么便只能令民众们生育人口了。” 嬴政的声音中带着些许低沉:“你以为朕不懂,其实朕是懂的。” 他叹了口气:“以往是因为没有办法,军功制度的问题不必我再说,以往已经是说过无数次了。” “如今既然不必再瞻前顾后,那么便需要休养生息的发展。” “唯有令民众、百姓们都是吃的上饭、生活安定,他们才会自己主动地生育,为大秦增添人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