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5章 前所未有的新材质  (第1/1页)
    这显然是个很不好的迹象。    如果一直没有雨水,那么春耕就没法进行。    一旦影响春耕,在古代以农为本的朝代,会产生何等重大的后果,不言而喻。    范宁不是气象学家,没法预料到后面的事。    但这两天他在村子里,倒是听到了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也都在讨论着雨水的问题。    从他们深深的担忧中,范宁觉得种地的事,恐怕要好好的考虑了。    每一天醒来,都是一个晴朗的天气。    范宁这两天,也都骑着一头小毛驴,开始巡视自己的田地。    他打算挖一个水沟,或者说水渠。    看着地里的干旱样子,就算老天真能及时降下一两场雨。    也没法完全浇透土地了。    想要有个好收成,就必须要引水灌溉。    但是怎么引范宁暂时还没想好。    这安益村归属于自己的六十亩地,范宁还没走过,他需要看一遍,才好根据地形,制定计划。    花了一天时间,仔细观察后。    范宁便确定要引渭水来灌溉。    首先渭水距离安益村也不算远。    十来里地的距离,就能引来一条水量充沛的沟渠,挺不错了。    而且从渭水到安益村这边,地势也很平坦,啥障碍物都没,可以直接拉一条直线引过来。    虽说中间隔着一个安益农场。    范宁也完全可以贴着农场的边过去,不会额外增长。    当然,以后时机成熟,范宁把农场要回来,也是可行的。    总之,引水是没问题了。    但修水渠的钱还有人力物力呢。    在这件事上,范宁觉得要谨慎保留观点。    自己先私底下做好各种准备。    待到真的有需要由有分量的人提出之后,他自己再表示附和。    树大招风。    没钱没势的范宁,可不想再成为买卖羊皮的受害者。    骑着小毛驴,范宁又实地走了一趟从渭水到安益村的可能会涉及到挖水渠的地方。    很不乐观。    范宁也曾经试着在在渭水边挖了一条一米宽十米长的小沟渠。    但他发现,渭水的水量很充沛。    就算引一条支流出来,在两边都是泥土壁的水渠。    很容易就冲带走泥土。    一开始或许没什么要紧。    但时间长了,这条沟渠的头部泥土肯定就会被冲到沟渠的尾部。    最后堵住整个沟渠。    导致整个沟渠作废。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范宁毫无意外的想到了水泥、三合土这两样东西。    只要拥有石灰石,就能制作出简易的水泥。    只要有合适的土,这比水泥还要牢固的三合土,也是很好选择。    只要挖一条最多胳膊深的沟渠,三面涂抹水泥,引流。    无论怎么冲刷都没问题。    范宁想考察一下,安益县周围的石灰石价格以及周围的土壤的成分。    再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在范宁的计划里,其实这基建用品本没打算这么早就使用的。    他当初是想着等自己有一块合适的土地或自留地时。    再使用水泥建设。    却没想到竟然在种地这件事上,先用上了水泥。    接下来的两天,范宁便大致确定好了水渠的铺设走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