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79节 (第1/2页)
上面赫然是大历十九年庚戌科305名准进士中的302人姓名。 唯三的漏网之鱼。 一是吴遇,二是陈修,最后一位,就是自此吓破胆、龟缩休宁活了一辈子稀泥的方灼芝。 听说这场舞弊案,举国上下光人头就砍了三个月。 如此血雨腥风,才堪堪平息帝王心火。 虽说这场是士子轻狂,做了二王争位的马前卒,可也叫文臣自此汲取血的教训,于皇权一事上,再不敢轻易指摘。 此后数年,明孝重病昏迷,无一人敢上书换太子。 太子死后,神宗垂暮,朝中大臣们各寻其路,可也只敢私下奔走、暗中运作。 唯一一个不怕死的,除夕前血溅早朝。 钦天监胆敢公然惦记老宁家那把椅子留给谁,自己落了个满门抄斩,幕后主使一个遁走投外、一个冷宫幽禁。 是以开题如开棺,政治嗅觉稍稍好些的,都闻到了山雨欲来的味道。 他们在京备考,前前后后呆了数月,朝中局势,纵使不见全貌,也窥得懂一二。 泰王一生蛰伏,看似碌碌。 却倾尽一生,兵不血刃地替先皇两位皇孙正了血脉。 葬礼之后,众人疏忽回神。 当下局势,彷如回到十九年的夺嫡现场。 这时候,这一科,这种题…… 有了前事之师,这题考的哪是论政,分明是站队! 贡士们想通关节,抖如筛糠。 实在是怕这场殿试也要重回当年梦魇。 可题还是得答。 殿试交白卷,罪名可大可小,往重了说是藐视朝堂,也要被问罪的。 高宗夸不得,神宗骂不得,去掉这两项,好像也没甚可写了。 小猪大脑空白一个时辰,才被警锣敲通任督二脉。 不好写,那就不写。 反正学生才疏学浅,殿试答卷跑个题算什么! 其他人也有鬼精的。 有称皇宫威仪太甚吓到语无伦次的,有称紧张太过看漏第一问的,也有—— 天人交战后,老实巴交写实话的。 原疏咬着笔帽,思前想后,终是把心一横。 他想,这位前不久才下罪己诏,或是他人之将死,想听一耳朵真话呢? 可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做皇帝怎么能如此敏感,在意旁人看法?! 于是,他提笔规劝。 孰上孰下,不过史官一笔,至于功过得失,还需留待后人说。 真正招贤举能、治国平天下的人,自然会名垂千史。 这般切入点,实在精妙。 兼之顾琰之说,策问策问,重点在策。后文他肝尽生平所学,凑出“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治国理论,很是可圈可点。 如此误打误撞,这份卷子最后竟入了苏训的眼。 点了个第三。 可他贯来不太自信,并不知道这属超常发挥。 还以为自己这般投机取巧、避重就轻,定会招皇帝厌弃。 是以他考完心事重重,生怕被粗暴判个罪名。 可即便如此,他与众人仍默契一致,一律对试题守口如瓶。 他不想牵累顾悄。 若皇帝如十九年那样,是想钓鱼,他断不能叫顾悄咬钩。 见不到饵,自然也就咬不上钩。 若皇帝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