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节 (第1/2页)
高高的发髻也被拆散,随意系了条发带。 翠微已经按着她的意思支开女史,临出门前,将一顶帷帽扣在她头上:“出去逛逛无妨,只不过还是谨慎些为好。” 言毕,又叮嘱青禾:“小心陪着公主,不要胡闹。早 去早回。” 萧窈手中有进出宫禁的令牌,打着朝晖殿采办的名义出宫,并不是什么难事。 大雪初霁,长街上虽还残留着尚未化尽的余雪,但市廛上的铺面大都已经开张,也不乏走街串巷的货郎。 街角有卖汤饼的摊子。 要一碗滚烫的羊汤,出锅时洒一把细碎的芫荽,食辣的再添些茱萸,在这样的冬日里再合适不过。 还能从邻桌的食客口中,听些建邺城中的新鲜事。 萧窈额角出了层细汗,杏眼微眯,捧着碗热汤慢慢喝着。 其实她若想要,只需吩咐一句,宫中不多时就能做出滋味比这更为鲜美的汤饼。 羊肉必定精挑细选,用羊羔身上最为鲜嫩的肉。 汤底也会更讲究,添些名贵的、养生的药材。 可她不喜欢。 因为女史们总会在旁候着,挑剔她的举止,要吃得慢些,更为优雅些。 也无人陪她说话。 偌大的宫室安静得仿佛落下一根针的声音都清晰可闻,象牙食箸放下时,轻微的声响仿佛都会令女史皱眉。 不疼不痒,却令她喘不过气。 半碗热汤见底,邻桌的行商已经从香料生意如何如何,聊到了扶风酒肆新来的胡姬身上。 说是这位胡姬容貌侬丽,舞姿婀娜动人。 以致酒肆门庭若市,不少人整日守在那里,只为见她一面。 青禾翻出钱袋,见自家公主听得耳朵都快竖起来了,小声问:“女郎要去看吗?” 萧窈想了想:“还是先去铁匠铺。” 她这回出宫倒不全然是为了玩,也算有桩正事。 早先秋日里,她进山玩时,在山石间失手折损了晏游的袖剑。 晏游虽珍爱那柄袖剑,但两人的表亲关系在这里,倒是没同她计较。 萧窈却过意不去。 因着短剑是晏游数年前在建邺得的,她这回来时,特地带上了短剑,想看看能否寻得那位匠人重铸。 这家铁匠铺仿佛颇有些名气,不过随口一问,摊主已了然道:“小人知道。” “女郎只需沿着这条街走到尾,往西拐,再走百余步,有棵老槐树处就是那铺子了。” 摊主虽对她们这两个女郎寻铁匠铺这事颇为惊讶,但多收了钱,还是殷勤提醒:“不过听闻他近来被人聘去做工,十天半月都不见得回来一趟,女郎怕是未必能寻到人。” 萧窈道了谢,压下被风吹起一角的帷帽,慢悠悠地循路而去。 还顺道买了些果脯,与青禾分食。 “建邺的确比武陵热闹……” 萧窈在喧闹的长街上穿行,由衷感慨了句,只是话音未落,便有紧促的马蹄声传来。 街上往来的百姓犹如被狂风刮倒的禾苗,纷纷向两侧避让,有躲避不及的,下一刻就重重地挨了鞭子。 萧窈初来乍到,还没见过这场面。 虽及时避开,但马蹄踏过水坑,雪水混着泥水溅了半幅裙摆。 她拧了细眉,还没来得及发作,骑马清道的侍卫已经趾高气昂行过。 紧随其后的马车豪奢华美,描金的纹饰在日光下耀眼夺目。 周遭的百姓对此见怪不怪,窃窃私语。 “是王氏的贵人。” “必是王六郎,他近来常去酒肆看胡姬……” 挨了一鞭子的卖菜老农艰难地爬了起来,没顾得上看伤,对着散了一地的菜欲哭无泪。 一旁的人宽慰他:“遇着这位,没伤筋动骨,已是好的了。” “女郎可伤着了?”青禾手中捧着的果脯洒了半包,惊魂未定地打量萧窈。 萧窈目送这队人远去,轻声道:“无碍。” 无怪百姓避之如虎,琅琊王氏的名头摆出来,她阿父都得掂量掂量,不能随性而为。 她纵然生气,也只能在心中骂一句“晦气”。 萧窈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