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节 (第1/2页)
既然要走了,面子情也得做好。 “这是我平日里抽空做的,这双鞋和袜子是给娘的,娘有腿疼的毛病,记得注意保暖。这件衣服是给妹妹的,妹妹长大了,是该打扮了,要多穿漂亮衣服……” 谢瑜咬唇看着孟椒,眼里蓄满了泪水。 田氏恨恨道:“天杀的,真是天杀的。” 平时没觉得孟椒有多好,现在人要走了,才突然发现这个家根本不能没有她。 孟椒笑笑,“娘好好保重身体,还有,妹妹也大了,也可以给她相看了,一定得上上心。” 田氏拉住她的手,“椒娘……” “嫂子……” 孟椒拍拍田氏的手,“娘,放手吧。” 田氏眼睛红红的,吸吸鼻子道:“你这傻孩子,娘也没什么好给你的,这里有一支金簪,你拿着用。” 她从怀中掏出一支做工精巧的金簪,塞进了孟椒手里。 孟椒心里意外,低头看了一眼,面露感动道:“那我就不跟娘客气了,就当做个念想吧。” 谢瑜和田氏送孟椒到巷子口,谢长安今日没穿官服,只着了一身白色棉袍。 他走在前面,孟椒落后几步跟着,两人一路无话。 到了开丰府衙署时,两人说明来意后,被人领着去了六曹参军值班处,户曹掌户籍赋税仓储。 谢长安有官职在身,几人很是客气,只问了是否分配好财产等,确认两人都商量好了后,要了婚契、休妻书,在上面一一盖章后,又拿出两份和离契书,让孟椒和谢长安各自签名画押。 孟椒毫不犹豫写下自己的名字,按了手印。 倒是谢长安犹豫了一瞬,他看了孟椒一眼后,沉默提笔写下自己的名字。 户曹参军提醒他,“谢大人,还需你的官印。” “因你官职在身,这份契书是要往上呈交的。” 谢长安抿了抿唇,拿出怀中的小章盖在上面。 户曹参军将盖了解契的婚契收起来,将休妻书、和离契书给孟椒,另一份和离契书给谢长安。 从衙署出去,孟椒抬头看了看天,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觉得比来时的天似乎更亮堂了。 第19章 旧人 门口外面,有小厮打扮的人躲在后面,看到两人出来,机灵跑走了。 孟椒一笑。 谢长安也猜到是谁了,应该是沈家派来监视的人。 脸上闪过一丝厌恶,他皱了皱眉,声音沙哑问她,“你有何打算?” 孟椒偏过头看了他一眼,对上他憔悴苍白的面庞,苦涩一笑,“能有什么打算?” 她将后背背着的帷帽拿下来,戴在头上,叹了一口气道:“你我一别,此生应该不会再见面了,在此祝谢翰林日后前程似锦。” 说完微微颔首,转身离开,朝来时相反的方向走去。 谢长安一愣,看着孟椒逐渐远去的背影,心里空空的,仿佛失去了什么最重要的东西。 他突然想起几年前成亲那晚,当时他看着她娇美羞涩的面庞郑重承诺,日后一定会高中,会给她最好的一切。 如今他如愿高中,却要将她休弃,两人从此形同陌路,日后甚至连再见一面的机会都没有。 谢长安想起孟椒方才无奈苦涩的眼神,鼻子酸酸的,那么好的女子,却被他辜负了。 孟椒不知谢长安心中所想,就算知道也是嗤之以鼻。 她直接去了码头。 码头是位于东水门外七里的虹桥,来往京都城的客船、粮食漕运的货船大部分都在这边停留上下。 当地人将客船叫兰舟。孟椒到了时,远远便看到虹桥四根耸立的鹤形高竿,桥身用巨大的木柱悬空架构而成,红漆涂色。 这里十分热闹,桥上是搭建临时的摊铺,卖什么的都有,来来往往都是人。桥下是穿梭的船只,过桥时,船夫便会放倒桅杆。 孟椒寻到一艘停泊在桥下码头的兰舟,岸边有登陆记册的人,她上前询问有没有去庐州的船只。 对方是个留着胡须的中年男人,头戴黑色巾子,身穿灰色细麻夹棉长袍,他见孟椒穿着体面,便道:“这两天没有去庐州的船只,要去只能从扬州转,不过三天后会有一艘前往泗州的船,娘子可以在宿州下船。” 宿州和云阳县还是有些距离,不过到时可以转运内河船回家。 孟椒问了具体时间,心里有了数后便道谢离开。 觉得三天应该够了,她本来也没打算今日就走,她还有事没有办完。 虹桥两头都是热闹的集市,孟椒寻了一家上好的客栈,为了安全起见,定了一间上房。 略作休顿后,她拿了三百两银票和一些碎银子出门了,在集上租了一辆马车,让人送她去城东三十里外的李家村。 车夫是个大姐,孟椒很少看到有赶马车的女子,所以特意挑了这人。 大姐姓祝,孟椒喊她祝娘子,听到孟椒是去寻一位旧友,又比较着急,就没多问了,只让她坐稳了,她把马赶快一些。 差不多到未时,马车到了李家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