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5章  (第2/2页)
皱眉凝视着秦修文木板上的图,不知道在思索些什么。    接下来,秦修文又翻过了一页纸,依旧是两个红绿柱子,一高一低,大家都已经习惯了看这个图,只是不知道这一组又是什么数据对比。    “这里,红色表示修完从咱们京城到天津卫的官道后,三月份从天津卫到京城的人数,绿色则表示去年三月从天津卫到京城的人数,总体来讲,这条官道修建完以后,来往人数整体增长了一倍有余。”    余有丁有心想说些什么,但是张了张嘴,却没说出来。    这个年轻人,实在是让他起了惜才之心。    旁的不说,就说这最后一份图纸,他作为内阁大臣之一,当然知道这是可以找到的数据,每次从不同地方上京城的人,入城门必定要登记查验,是有档案的,但是这里面的信息多么驳杂,除非发生什么大案要案要去核查的时候,才会将这些登记的信息拿出来看,平日里谁会去翻看?    每日里来京城的人,来自四面八方,秦修文要从里面独独筛选出从天津卫来的人数,这里面要花多少功夫?    看着是那么简简单单的一个图,但是每一张图里,可以说都有秦修文的心血在。    而这些数据准确吗?余有丁心里清楚,八九不离十。    他秦修文敢在朝堂之上公然讲出来,那就不怕人查!    因为一旦查出来他是作假,那么他想要做的一切都将被直接颠覆,甚至他的项上人头还保不保的住都难说。    没有人会用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秦修文放下了小木棍,面向了众大臣,负手而立,用清冷之极的声音问道:“各位大人,这是下官奉命修好京城内道路和至天津卫这段官道后,对老百姓和朝廷能够带来的肉眼可见的好处。在这里,下官只想问诸位一句:这路,咱们该不该修?”    道路好走,商业流转更快,人的流动性更大,老百姓有更多的选择,朝廷也能收到更多的税收,这是秦修文如今已经摆在明面上的东西,没有人可以否认。    秦修文叩问人心,满朝的官员都沉默了。    最后还是王锡爵站了出来,朗声道:“秦侍郎,修路自然是好的,没有人说修路不好,但是如何修?你的折子里要国库中拨银八百万两,这还只是第一批的银子,还要”官私合办“,这是前无古人之举,这如何能成?”    秦修文用手比了个“四”,众人不知道这是何意,便听秦修文道:“4成,先将主要的要道地区道路修好,根据下官的测算,天下税入将至少提高4成。”    lt;a href= title=科举文target=_blankgt;科举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