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08【越打越离谱】  (第2/3页)
应元在单县略作补给,又带兵奔袭城武,守将张秀德立即投降。    阎应元、张秀德合兵前往曹县,曹县知县李坤起义响应,杀死守将献出城池。    于是三人合兵,且募集乡勇,4000余人杀往定陶。    张秀德佯装兵败逃跑,诈开城门,杀死守将夺城,会兵5000余人再杀向曹州(菏泽)。    就如滚雪球般,虽然全是乌合之众,但这路军队的规模越打越大。    如此顺利,原因有三:    第一,左良玉麾下的中低层将士,是不愿投靠满清的。    第二,此地距离赵瀚的地盘实在太近,不但害怕被大同军攻击,而且也对大同政策比较了解。还知道南边疫情控制得好,想请大同医生赶快过来治理瘟疫。    第三,开战之初,费如鹤不去攻打城池,而是沿着运河直取南阳镇。只这一个举动,看似没有攻城略地,看似没有杀灭敌军,却瞬间将左良玉的南方地盘进行分割。兖州府的南部诸县,全部陷入孤立无援状态,要么守军容易投降,要么百姓热衷起义。    费如鹤也在战争当中成长了,且不论其指挥能力如何,战役战略布局堪称绝妙。    就连战略位置极为关键的滕县,也在费如鹤切割战场之后,都不等大同军去打,便主动选择改旗易帜。    山东战场就是这般诡异,北边守将纷纷投靠满清,南边守将纷纷投靠赵瀚。最大的军阀左良玉投了满清,而实力第二的军阀黄蜚投了赵瀚。    当阎应元、张秀德、李坤带兵来到曹州时,发现这里根本打不下来。    边军降将唐通,已经带兵增援驻扎,守军兵力五千余。    就在他们打算离开时,北边忽然来了大部队。    却是郑沛然、马进忠率领的梁山联军,弃了郓城跑来攻打曹州,沿途不断有义军加入,算上家属已经超过十万人。    “老子这回是栽了,狗娘养的多铎!”唐通看得浑身冰凉。    城外,马进忠与阎应元会师,虽然彼此不认识,但此时双方都打着大同军旗。    侄子唐伦私下对唐通说:“叔父,要不咱们也降了吧。”    唐通说道:“你我全家皆在北京,如何能降?更何况,投了南京,能得到什么好处?咱家在蓟州圈占那么多土地,大清要是败了,咱家的土地也没了。”    唐伦焦急道:“城外敌军联营数里,怕不下十万之众。我军只有五六千,如何守得下来?”    唐通说道:“便有十多万敌军,真正能打的也只几千,其余部队就连旗帜都乱得很。咱们虽只五千余人,守城却绰绰有余,而且可以寻机出城劫营。只要攻击不备,便是一场大胜仗,说不定还能立功封侯!”    唐伦却不这么想,但又不敢反对叔叔,只能默然回到自己防守的那段城墙。    他还年轻得很,不愿光着脑门儿扎一辈子辫子。    而且,眼下十多万敌军围城,城内早就已经人心惶惶。真能守得了吗?    数日之后,攻城部队已将护城河填平,各部义军首领也松懈下来。虽然马进忠、阎应元、郑沛然等人,再三告诫要警惕夜袭,但底层士兵都不把这当回事儿。    唐通拣选八百精兵,让侄子唐伦负责守城,竟然亲自跑去城外劫营。    这货给大明朝廷打仗怂得很,现在给满清打仗却英勇起来,八百人就敢夜袭十多万人的大营。    夜间,义军一处大营突然起火。    外围营寨陷入混乱当中,一座连着一座营寨,就跟瘟疫传播似的开始混乱。    乌合之众组成的义军,完全像无头苍蝇般乱撞。黑暗之中,他们不晓得敌人来了多少,不晓得敌人从哪边杀来,只知道友军在呼喊逃跑,于是他们也跟着呼喊逃跑。    十多万义军,一盏茶功夫,就有一大半炸营崩溃。    只有两人的营寨没炸,一个是马进忠,一个是阎应元。    他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