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  (第1/2页)
    
第四十一章
    年节临近,百官封了印,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准备着过年。    门市都歇了业,预备着年后再开文,宋隽骑在马上,绕着坊市转完今年的最后一圈,寻了个破烂酒肆坐下吃饭。    眼下时候,酒楼都关了门,这样的饭肆也少见,不过人也算不得多腊月底了,谁不在家里阖家团圆,出来吹着西北风闲散乱逛。    宋隽捏了筷子,数着铜钱,要了碗饺子。    摊子的老板是个女人,长得很高大,看着就十分朴实能干的样子,宋隽来时,她正在桌子前头,教一个扎着双丫髻的小姑娘读书,两个人都颇为费力气。    她亲自端了饺子来给她,搓着手接过她铜钱,盯她看了半晌,终于怯生生问:是宋将军么?    将军这称呼,熟悉且陌生。    从前她应着这称呼应了七年,却又已经四年没听过这称呼了。    宋隽恍惚一下,点了头。    那妇人神色一喜:哎,我便瞧着是您当年您回来的时候,骑在马上我特意跑去看的您呢。    她说:您那时候,好神气的!我现在还记得呢,当时和我一起的几个小姐妹都说,您比后头几个男将军俊多了。    宋隽想了想自己手底下几个,其实还是有几个眉清目秀的。    那妇人问:您就自己一个人来吃饺子,不回家里去过年么?    我巡了街,便就回去了。宋隽扯了腰间帕子擦汗:您这儿闻着香甜的,勾着食欲,便坐下吃一顿再走。    妇人眉开眼笑地哎了好几声,那双丫髻的小姑娘跌跌撞撞跑过来:这字我不认识。    妇人为难地接了那书,眯着眼细看。    宋隽吃着饺子,漫不经心打量一眼那小姑娘。    妇人解释道:我家大丫,这不是,眼下的科举女孩子家也能考了么,我家那几个小子脑子都不太灵光,只她还有点样子,我想着让她也跟着读几本书,试一试,谁知道平时看着挺灵光的,一读书,哎呀,也不行!    这事情已经定下来,且被宋隽督促着,明年春闱就要改了,再加上皇帝赏了沈二姑娘应考的名额,所以此刻除却些偏僻地方还不知道,京城上下,是都晓得要开科选女官的了。    只是宋隽没想到,这么快便有人准备起来了。    那妇人语气嗔怪,话里却带笑,脸上喜气洋洋的。    小姑娘把脸埋在她围裙上,悄露出一双明亮的眼,偷偷打量宋隽。    宋隽也看着她:我才读书的时候,师父也总训斥我,开了蒙,字识全了,就好了。    她说着讨了那书来看,原是本三字经,小姑娘怯生生挪到她身边,指了自己不会的字给她。    宋隽便一一讲给她听,小姑娘听着点头,细声道谢。    妇人看得舒一口气,擦着手要把那铜钱退给宋隽:您看看,您来吃,我们这儿都都那个什么,蓬荜生辉怎么还能要您的钱    宋隽摆一摆手。    大过年的,您还在这儿摆摊,拿着吧。    她把那铜钱搁小姑娘手里:喏,拿着,过几年考了状元时候,再请我吃饺子。    她看得分明了,这店肆里外没个那人,那小姑娘又瘦弱,显见是家里头都不乐意送她去学堂,没钱出给她,这妇人才出来劳作,替她攒学钱的。    她塞了那钱,又捏出块银子来,掂量一掂量,递到小姑娘手里:压岁钱。    小姑娘怯生生接过,妇人看着忙要推让,宋隽笑:您别跟我争了,再争执下去,我饺子都凉透了。    妇人无奈,牵着小姑娘千恩万谢地退到一边,指挥小姑娘把新学的功课复习一遍,小姑娘捧着她那书卷,朗朗读起书来。    宋隽籍着这书声,慢条斯理吃完了一盘饺子。    小姑娘依旧读着书,她没惊动人,推了门扉,轻飘飘出去了。    街巷上人烟寂寥,身后的书声还杂着童音,宋隽摩挲着指间的茧子,牵着马消食。    远处有人点了炮竹,杂着孩童欢笑。    此刻天近日暮时分,昏黄的天色卷着长风,把万家灯火和欢声笑语送来,吹开一年的寂寥。    宋隽牵着马,一个人走在街上。    这万家灯火与她了无关系,却又和她息息相关。    她不晓得怎么,就想起赵徵来。    想起他那句:本欲邀你一起过年节,只是你大约不愿意。    宋隽的确是不愿意的。    江子熙说得过且过,可许多事情,总是不能糊弄的。    譬如她觉察出她对赵徵,是真的越来越心软,总有一天,大约就要被他的温情款款消磨的水滴石穿。    赵徵喜欢她,想要叫两个人近一点,为此愿意拱手送了把柄在她手里。    倘若她也喜欢上赵徵了,又该怎么样呢?    她不乐意为着世人的情爱低头,哪怕那情爱真像弯刀利刃,轻而易举便要人性命,叫人无力抵挡。    她笑一声。    可惜人心总难测,连她自己都糊涂着,赵徵此刻真不曾问过她时候,她又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