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6节  (第1/2页)
    八月十二,麦假的第五天。    各方统计出来的青储料需求,终于送到纪元手上。    因是只要需求量,各家也不用管安叔公这有没有,只要做出来,他们能买。    当然,这都是值得信赖的人,还有张兽医做保,基本不会有错。    堡李村李家,六万斤。    县城牛家,八万斤。    这是正荣县养牛最大的两户了。    其他散户加起来,也要七万斤。    剩下的就是外县的。    张兽医那边联系了几家,一个张家定了五万,另一家定了四万。    剩下的多是观望,散户定了两万。    外县的观望很正常。    他们不像正荣县这些养殖户们,一有官府的认证,官府近几年都扶持他们养牛,所以更信赖。    二是这两年的青储料确实打出了名气。    不管怎么说,总的算下来,今年至少要做三十九万斤的料。    这自然是把税费,以及各种损耗都加到里面。    “三十九万斤?”安叔公惊呼。    不算就罢了,这么一算,才知道他家一年做那六万斤,根本什么也不是啊。    幸好当时不知道这个数字,否则他能一夜愁白了头。    安村长也在惊愕青储料的买卖。    他就算作为村长,也从未经手过这么大的买卖。    要怎么做啊。    众人的目光自然又在纪元身上。    他们现在除了信赖纪元,已经没有第二个想法。    好像都形成依赖了。    纪元那边已经把人数算好了。    安叔公家,去年男女老少二三十口一起齐上阵,不过做了六万斤。    但就算他们内部,也是有人做得多,有人做得少。    把十四岁以上的人算里面,主要劳动力大概在十五个人,可安叔公跟安老大这种,又是出了名的肯卖力气。    安大娘子更是居功至伟。    也就可以算是十八个人做了六万斤的青储料,还要去掉前年挖的窖。    纪元边解释边道:“这么算的话,青储料的买卖,一共需要一百三十人。”    不等他们说,纪元继续道:“分为两个工种,一个挖窖运草料。”    “女子则来细细的铺料,这个活要格外细致,必须妇女来。”    后面算是纪元的私心。    如果一窝蜂地找人,各家必然先派男子出来,毕竟是挣钱的活计。    可铺料这事,确实要细。    而且这买卖从一开始,就有安大娘子这样做活的。    也有安二娘子这种记账的。    要是因为推广出来,全都变成其他男子的活计,那她们两个“创始人”说不定都会被排外。    纪元感激当时安大娘子雇他做事,必然不会让安大娘子“失业”。    而且他说的也是实情,相比于挖窖这种事,均匀地铺料,才是做青储料的关键。    一百三十个人,对安纪村这样一百多户,六七百人的村子来讲,人数也不少了。    六七百人的村子,去掉小孩老人生病的,差不多每户都能出个人,就看他们愿不愿意了。    安村长点头,这样就好。    订单有了,工作的人有了。    接下来就要说到利益分配。    “亲兄弟都要明算账。”纪元道,“先定下规矩,省得以后出什么事。而且这份文书要上报官府,一定要合理才行。”    安村长见纪元细致聪明,开口道:“元哥儿,你直接说吧,我们都听你的。”    安叔公立刻看过来,他也有点紧张。    以前青储料的买卖,他算是主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