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6节  (第2/2页)
    现在从唯二老板变成合伙人,自然担心自己的那份收益。    “安叔公是最做青储料的,所以以后青储料的买卖,他必得有话语权。”    “您是村长,又是牵头人,自然也一样。”    首先,大权不能独揽,分为两个人。    但两个人还不够,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没有办法解决。    “我们再请赵夫子赵秀才做中间人,他清正严明,做事公道,大家都放心。”    赵夫子的为人,大家都相信。    纪元又强调夫子是秀才,自然是告诉大家夫子是有功名的,请他来做三权分立之一,非常合适。    安村长跟安叔公果然点头。    安纪村青储料的买卖,有了这三人,后面就好了。    那就是放出消息,他们要开始招人了。    一共招一百三十人,男女各一半,年龄都在十四到五十五之间。    等人招好,挖窖,收料,这些事都不用纪元管。    安叔公,安大娘子,二娘子,都会安排得妥妥当当。    毕竟他们家二三十口人是管,现在多了一百多人,一样是管。    利润分配上,自然是谁做活多,谁分的钱就多,大家可以互相监督。    安叔公家能多一些,是因为他家还能出九口现成的窖,而且一部分订单也是他家拉的。    安村长牵头做了此事,到时候利润由他分配,自然要受赵夫子的监督。    好处也有,他已经让他在外面给牛穿鼻环的大儿子四处打听,谁家需要青储料,他自然也能抽一份。    张兽医更不用讲,他倒是也会检查青储料的品质,而且他接触的养殖户更多,订单根本不用愁。    这已经是几乎农村集体经营了。    等于在安纪村开个青储料的作坊,原本的村长变成作坊老板。    大体的事情定下,里面细节更是磨人。    纪元亲自去请了赵夫子,赵夫子听说是经营的事,根本不想理。    可听说跟养牛耕田有关,这才应下。    有他这个铁面无私的,这事不会太差。    作为监督人,在细节的利益分配上,自然也有一份银钱。    赵夫子想推辞,纪元却直接写上,又道:“您做了事,就应该有报酬,这是您应得的啊。”    安叔公跟安村长立刻点头。    纪元劝了又劝。    最后跟村长商议,把银钱折合成米粮布匹,定时送过去。    主要是赵夫子年岁渐渐大了。    帮忙管着青储料的事,也需要费心。    换作别人当监督,说不定都不去看,但赵夫子应下的事,就一定会办妥。    无论从哪方面讲,这银钱赵夫子非拿不可。    最后纪元道:“您可是秀才,给官府的文书上有您作保,我们这事才能更通顺。”    “全村的人都想养家糊口,您这也是帮忙呀。”    用秀才的名号给青储料“压阵”,确实好用。    赵夫子少见感慨:“老夫这酸秀才的名号,竟然能派上用场。”    纪元放麦假的第五天,就在商量这些细节中度过。    里面的细节包括许多。    村里集体挣的钱,也要给村里老人四时八节礼物,以及给幼童孤儿的补贴。    当然还有纪元这种。    只要考上县学,便能从青储料这部分银钱里拿出补贴。    纪元当然还有另一份银钱可拿,自然是安大海跟他的分成。    这部分并不细说。    但也是纪元以后学费的重要来源,算下来,一年至少一百多两。    如果是私人的买卖,自然不用顾忌那么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