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穿成知青去种地 第41节 (第1/2页)
虽然作为一个粤省人,经常会听到别人调侃他们是“天上飞的,除了飞机;四条腿的,除了凳子。其他都吃。” 但从小到大,她就没吃过野味。 其中一个比较大的原因,是她曾经看过一个报道,有人因为吃蛇导致脑子进虫。 那些藏在蛇肉里的虫子,在烈火沸汤里滚了半个小时,都还活生生的。 想想就瘆人。 蛇是吃什么的?青蛙。 据说青蛙大腿的寄生虫最多。 本来姜棉对这些滑溜溜的东西心里就有抵触情绪,再有这些新闻出来,自然就更不可能沾边了。 她从来都觉得野味不如家养的好吃。因为她小的时候见识过了。 现在就更别说去打猎了。 她空间里各种各样的肉难道不好吃吗?干嘛费这个事呢? 再说,她也没那本事。 虽然她承认自己是个吃货,但对食材和菜式还是有所挑剔的。 姜棉解释道:“我是想问有没有大型的凶猛动物,比如狼什么的。” 楚婴摇摇头道:“从来没听说过。” 谢东和终于接话:“这边的山听说兔子都少,哪来的狼?” 庄清梵总结道:“山里除了路比较难走,要小心点蛇,其他应该没什么危险。” 姜棉下了决定,问两位男同志,“我想跟楚婴去山上逛逛,你们去不?” 两位男同志也没有脱队的道理,于是大家一起去。 做下决定,大家背上背篓,拿上网兜,做好防护,兴冲冲地上山去了。 姜棉怕蛇,特意在身上带了一个防蛇的药包,并且给每个小伙伴也发了一个。 山上的路的确不好走,处处都是凹凸不平的,一个不小心就会崴脚。 还好几位知青都是干习惯了活的,都有一把子力气。倒没有出现气喘吁吁的情况。 山上的情况,几个人当中就属楚婴最熟,大家就让她带路。 楚婴上山次数多,对山上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哪些山货在哪里,她记得清清楚楚。 姜棉跟着她摘到了野葡萄,野板栗和山核桃。 先遇到的是野葡萄和核桃。 谢东和把每一样都尝过之后,给出了评价:“山核桃除了个小,没什么缺点,味道都很好。葡萄酸,可以酿酒。” 楚婴看到他恢复了往常那副吃鬼的模样,忍不住就想怼他:“那你去找个大又好吃的来给我瞧瞧。别再废话,快点干活。再吃下去,这山上的东西都被你一个人吃光了。” “楚同志,你别乱说啊。我又不是猪。”谢东和又剥了一个山核桃扔进嘴里,“我就是后悔,这才多吃了两个。我以前怎么就因为它们个儿小就瞧不起它们呢?” 楚婴捡了一把核桃扔进框里,看见他还在吃,“嗤”了一声,回击道:“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你现在吃再多也补不回昨天错过的那些来。除非你能让时光倒流。” 继而又露出一个莫测的笑:“好心告诉你哦,一会见了板栗别这样吃哦,小心胀气把你肚子给炸了。” 姜棉看着他们俩有来有往的,就感觉挺快乐的。 转头看看另一边的庄清梵。 人家又把框装满了,正拿出网兜准备把核桃倒到里面去。 姜棉过去帮忙把兜口撑开,核桃一下就全倒了进去。 全程两人都没有用语言交流,只是你看看我,我再看看你。但动作的配合确实又很默契。 姜棉回到自己的筐边继续干活。 铃木生产队的本地人对于上山捡核桃板栗之类的山货不算特别积极。 可能是因为这东西个头小,里面的肉不多,在这个完全靠手工的年代,处理起来又麻烦费事。 上山捡山货的大多是一些半大的孩子,也有一些妇女老人,青壮年是很少见的。 与其去捡这些没多少吃头的东西,不如在自己的自留地里多干一会活。说不定还能让红薯增产几斤。 趁着天气好,四人小队用三天的闲暇时间,来来回回地从山上搬了十多趟回来。 估计去皮之后,山核桃应该有100多斤,野板栗少一点,也有几十斤。 至于葡萄,也就意思意思地摘了几串。 谢东和开始嫌它酸,后来那些葡萄都是他跟楚婴共同解决掉的。 两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