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穿成知青去种地 第73节 (第2/2页)
这跟她有什么关系,就没动,继续包自己的包子。 没过一会儿,院子里就传来吵吵闹闹的声音,有人的说话声,还有鸭子的“嘎嘎”叫声。 姜棉养的这些鸭子,目前都在下蛋,食量有点大,有时候中午也会跑回来找吃的。 姜棉知道不能再待在厨房了,搓干净手,就走了出去。 一出去就看见有人在抓她的鸭子。 “你们干什么?为什么要抓我的鸭子?”姜棉看了那些人一眼,大声问道。 “你养的鸭子超数量了,这是资本主义的尾巴,要割掉。”有个脸圆的大高个说道。 “抓你的鸭子都是轻的,再顽抗阻挡,就抓你去游行。”有个矮一点的长脸青年说道,语气还很嚣张。 他们手上又没有她的把柄,姜棉是一点都不怵,“你说要抓我去游行?我家两代三位军人,父母都是为国家捐躯的烈士,我一个烈士的遗孤,响应国家的号召,下乡来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你有什么权力抓我去游行?依我看,你才是破坏人民团结的反动分子。” 那位脸圆的大高个赶紧说:“我们没有要拉你去游行,不过你养的这些鸭子超过到了限定数量。这是资本主义的尾巴,需要割掉。” 姜棉数了数鸭圈里的鸭子。23只。 如果是一户人家,那就超出了三只。不过他们现在四位知青啊,可以按四户人算吧。 “我们四个知青养的,一个知青算一户吧,照这样子算,我们养的还远远不够呢。” “不能这样算,你们放一起养就是一户。谁知道是不是你一个人养的。”长脸青年拉着脸说道。 倒是那位大高个,没有说话,好像在思索她讲的有没有道理。 这时候庄清梵跟谢东和也过来了。 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听到了风声才过来的。 他们走到姜棉身后站住,一时没有出声。 姜棉想到后院里的那一群鸡,怕再僵持下去,最后吃亏的会是自己。 两三只鸭子,可能他们内部的意见会不统一。如果几十只鸡呢? 财帛动人心。 现在又不是后世,法律比较健全加上网络时代,给自己申冤的机会和方式比较多。 而眼下,就算有人把他们的那几十鸡给贪了,再硬给她按一个罪名,要澄清起来也是很麻烦的。 姜棉给庄清梵递了一个眼色,她就回了厨房。再出来的时候,手里提着一把刀。 庄清梵马上伸手把刀接了过去。 姜棉拍了一下谢东和的手臂,自己就走进鸭圈,一手一只,就拎了两只鸭子出来。 谢东和也比较机灵,关键时刻没有掉链子,伸手把姜棉手里的鸭子接了。 姜棉再回鸭圈,又抓了一只鸭子出来。 楚婴已经拿着一个盆等在那里了。 姜棉抓住鸭子,庄清梵手起刀落,连续把三只鸭子都杀了。鸭血都有小半盆。 杀完鸭子,姜棉拍了拍手,说道:“政策是怎么样的,你们自己可以回去查,我养鸭子到底有没有违反规定。我一听到别人吵闹就头疼,不想你们在我这里吵。现在鸭子杀了。不管怎么算,我都不违反规定了。你们走吧。” 那群人相互看了一眼,也没有再说话,抬脚就走了。 至于被杀掉的鸭子,他们是没权利拿走的。 几个小伙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都笑了起来。 谢东和:“还是棉姐的脑子转得快。否则我们就要痛失三只鸭子了。” 姜棉也松了一口气,说道:“好了,人走了。我和楚婴回去继续包包子。你们两位男同志,就负责烧水把鸭毛给褪了。下午做盐水鸭吃。” 姜棉也没想到,自己前阵子才心念过的盐水鸭,居然是以这种方式实现的。 等姜棉和楚婴把包子包好,蒸熟。庄清梵跟谢东和也把三只鸭子的毛褪干净了。 姜棉先用一个大盆打满了水,然后把鸭子泡上。 等他们吃完午饭,姜棉开始加香料炒粗盐。 后世的网络时代,哪里有什么好吃的,只要有机会,就会扬名千万里。 姜棉就听说过南京的盐水鸭是最出名的,她曾经也吃过一次,至于什么味道,时间过于久远,她已经不记得了。她去的时候空间还没出现,并没有囤到那些货。 她会做的,是她以前的本地的盐水鸭。 其实粤省的盐水鸭也很有名。可能是白切鸡的名气太盛了,盐水鸭就被盖住了,才会名声不显。 姜棉以前用来腌鸭子的盐是不加香料的,现在为了照顾小伙伴们的口味,就加了一点。 鸭子泡去血水后要用盐腌制,腌制之后再煮。不过腌制的时间不长,两三个小时就可以了。可以当天做,当天吃。 姜棉把三只鸭子一起做了。 出锅以后,除了给五奶奶那边送了半只。剩下的都留在自家。 今天,实现吃肉自由。 ◎作者有话说: 杀鸭子那事是我老爸的亲身经历。我就借用了。 ◎最新评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