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_满唐华彩 第115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满唐华彩 第1156节 (第1/2页)

    “我知道,我与吉兄志气相投,岂能不知你的为人?”崔洞道:“故而我说崔泾误会了,怕你在别业乱来,于是安排了一个婢女伴你。”

    “我没有。”杜五郎满肚子话想说,可惜只长了一张笨嘴。

    崔洞道:“此事是崔泾的错,他一向不成器,我必然让叔父教训他。”

    说话间,崔泾也过来了,说起这事,故作惊讶,道:“吉兄你这就过份了,若非你开口,我堂堂名门子弟,既无事求你,为何充作这乌龟行当?”

    “你哪学的这些不三不四的词?!”崔洞脸色一板,怒叱了一句,转头就要去寻长辈告状。

    “阿兄,你别这样,吉兄你帮我拦住他啊。”

    杜五郎见状,也不确定崔泾说的是真的假的,终究还是上前拉住崔洞,道:“别把事情闹大了。”

    “吉兄你有所不知,我这从弟胡闹惯了。我本不想理他,是我叔父让我代为管束,若纵容下去,往后还不知他要养成多少纨绔习性。”

    杜五郎道:“我不是要纵容他,而是如果事情闹开了,对那婢女也不好。”

    “哈哈。”崔泾笑道:“吉兄很怜香惜玉嘛。”

    “不是不是。”杜五郎摆手道,“我真没碰她,只要你们相信我就好,这事就别让外人知晓了。”

    他其实清楚,事情传开了,于他们无非是一桩风流韵事,于那不知名的婢女却是天塌下来。

    崔泾眉毛一挑,笑嘻嘻道:“好吧,我信吉兄,说没碰就没碰。”

    “你看你,嬉皮笑脸,可还有半分世家子弟的样子。”崔洞又骂了他几句。

    事情就这般过去了。

    崔洞没有再让崔泾随他与杜五郎一起游玩,又过了三日,也确实把砚方讨要来,送给了杜五郎。

    不同于当年杜家是收留薛白,这次是正儿八经地转送奴隶,是要写身契的。

    先是由崔家与杜五郎写一个私契,并找一个保人,私契上写明白买卖双方与保人的身份;接着,便拿着这私契到寿安县官署去申请官契。

    ***

    寿安县署。

    县主簿名为宗涵,看着眼前的文书,抚须道:“吉绩?此人的户籍文书只怕是不对啊。”

    一旁的小吏便低声道:“洛阳府派人与县令交代过,不必查这个吉绩的身份。”

    “哦?”宗涵道:“不过是转送一个奴隶,还惊动了洛阳府?此人不简单啊。”

    “若是简单,岂能让崔家讨好他?这样一个知文墨的青衣奴婢,许是五十贯都能卖到。”

    宗涵于是也想结交一下这位吉郎君,他遂点点头,道:“办吧。”

    “喏。”

    平常这些琐事他这个主簿轻易是不管的,这次既涉及到大人物,宗涵就亲自看着,让县吏们依着流程一板一眼地办,把人都召来。

    包括崔家的三管事、保人、砚方。

    杜五郎本可以只派个随从来,但还是亲自来了,崔洞便陪着他,第一次踏入县署。

    “几位,依唐律规定,奴婢买卖需验身,确认其身份为贱民,以防良人被非法买卖,得罪了。”

    “请吧。”

    县吏遂简单问了三管事几个问题,无非是崔家是如何拥有砚方这个奴婢。

    “回县官,砚方家世代都是崔家的奴婢。”三管事从容答道。

    砚方听得愣了一下,不由道:“三管事,我家以前……”

    三管事迅速喝叱他道:“县官还未问你话呢,没到你开口的时候。”

    换作旁的奴婢,被他这么一瞪就要吓得噤声了,偏砚方是个想考科举,心高气傲的,转头看了杜五郎一眼,见杜五郎是支持他的神色,遂还是开口说起来。

    “许是三管事记错了,我家以前住在寿安县响水村,是因为灾荒,阿爷卖身到崔府,并非世代为奴。”

    “哦?”

    宗涵原本端坐在那里,抚着长须公事公办的样子,闻言眼睛睁圆了,盯着砚方,道:“你可要想清楚?确定没记错。”

    砚方不明白,县官为何不问三管事有没有记错,反而问自己。

    “小人确定。”

    宗涵抚着长须,偷瞄了那“吉郎君”一眼,眼珠左右转动,倒有些吃不准了。

    他思来想去,给了吏员一个眼神,那吏员便招过三管事,附耳问道:“你事前没有交代好吗?”

    “唉。”三管事也是苦了脸,“主家好心好意给这贱婢一条好出路,谁想到他会在县堂上发疯。”

    “那你和他说。”

    “是。”

    三管事于是没好气地凑近砚方,低声道:“我知你个贱货腚痒了,但若想跟着吉郎君,最好老实承认你是贱民。”

    那边,杜五郎听不到这些人在嘀嘀咕咕什么,不由向崔洞问道:“怎么了?”

    崔洞苦笑一下,道:“吉兄随我来吧。”

    两人遂出了廨房,走到一旁。

    “到底怎么回事?”

    崔洞道:“买卖、转赠奴婢,需要奴婢亲口确认自己为贱民,以防止掠良为贱。”

    “我知道。”杜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